医生简介
唐举玉,男,196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副主任、手显微外科主任。1992年6月苏州医学院毕业分配至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工作,1998年晋升主治医师,2001年破格晋升副主任医师,2004年破格晋升主任医师,2006年晋升教授。2002年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外科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外科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作为湖南省手显微外科领域学术带头人调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从事手显微外科工作。2010年赴德国访问学习, 2011-201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现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显微修复学组委员、国内修复重建学会委员、国内修复重建学会周围神经外科学组委员、国内修复重建学会皮瓣外科学组委员、中南六省手外科学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显微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手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创伤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骨科学会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国内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等。
成功开展了手外科、显微外科新技术151项,其中24项**,21项填补国际空白。开展的代表性手术包括:多指离断再植(八指全植全活)、第二足趾节段移植桥接再植术、远侧断肢合并特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高位断肢暂时性腹部埋藏寄养再植术、吻合指—趾动脉拇手指再造术、拇指残存指节前臂残端异位再植合第二足趾移植一期再造手、改良髂骨皮瓣移植一期修复胫骨慢性骨髓炎骨不连、健侧颈7椎体前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小儿背阔肌皮瓣与胸脐皮瓣组合桥式移植术、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移位术、联体穿支皮瓣移植术、穿支皮组合移植术、显微削薄分叶穿支皮瓣移植术、Ilizarov技术牵伸联合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肢体重度短缩畸形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他所开展的系列穿支皮瓣移植技术、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重建技术、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技术重建大段骨缺损骨不连技术居国际优秀水平。
近年来,唐举玉教授在省内、国内、国际积极推广手显微外科新技术,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2006年成功承办了国内手部骨关节损伤与手外科新技术专题研讨会。同年出席第19届香港手外科学术年会,报告了《Microsurgical Reconstruction of Hand Injuries》,获得了香港第19届手外科年会杰出学术贡献奖。2008年出席第九届国内显微外科学术大会暨首届中美显微外科论坛,获得大会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2009年出席国内显微外科学术年会,做了《穿支皮瓣移植108例报告》和《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显微外科治疗》两个专题报告,在我国显微外科届引起了巨大反响。2010年成功主办了第一期国内穿支皮瓣学习班,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皮瓣外科的“微创与美学”新理念。同年出席银川穿支皮瓣命名研讨会,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一级源动脉+穿支皮瓣”的命名方法。2011年出席广州穿支皮瓣国际研讨会,作为大会副主席和主讲嘉宾阐述了穿支皮瓣的定义、命名及在我国的临床应用进展,促进了我国穿支皮瓣的发展。 同年6月出席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显微重建外科大会, 作为国内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在大会上作了《Use of free perforator flaps in children》和《Transplantation of perforator flaps:Systematic review of 268 cases series 》两个主题报告,得到了世界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扩大了我国显微外科在国际的学术影响。
唐举玉教授为省内外培养了大批手显微外科专业技术人才,2004年开始招收手显微外科研究生,目前已毕业研究生16名。唐举玉教授科研思维敏捷,科研作风严谨,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了美国VCA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成功构建了大鼠异体肘关节移植模型,参与国家863重大专项研究1项,主持科研课题5项,发表论文58篇,参编教材与专著6部,获得科研成果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