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简介
1988年在国内肿瘤临床杂志上发表了《肺上沟癌》论著。提出了规范和多学科治疗此种特殊肺癌的方案。开创了我院首例胸腔镜外科微创手术和外科营养支持(TPN)两项新技术,填补了我院空白。1995年至1999年赴新西兰和美国工作学习。1999年回国后开展了食管癌右胸上腹二切口手术,此术式对于呼吸肌的保留、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提供了条件,同时完成术中反向放置营养管技术,保证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2009年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卡铂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近期疗效及血标志物的影响》,2010年在中华肿瘤预防杂志上发表《万特普安术中及术后用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Th1类及Th2类细胞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2012年在中华肿瘤杂志上发表《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和卡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毒副反应》。近年来作为核心成员主持参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中血管内皮细胞(ECs)的临床意义研究(吴阶平医学基金课题)”、 “对特罗凯治疗敏感的EGFR野生型NSCLC患者突变特征的研究(吴阶平医学基金课题)、“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治疗术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吴阶平医学基金课题)”及“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天津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课题)”等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