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详情

已认证

医生擅长
葛均波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优化
医生简介
  葛均波教授是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理事以及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   葛均波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优化。他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半月现象”,使其检出率由不足5%提高到95%以上,成果被编入国际权威心血管病教科书;他主持研发的我国首个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有效降低致命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成为我国医学科技领域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范例;他首创的“逆行导引钢丝对吻技术”已成为处理冠脉完全闭塞病变的经典术式;在国内率先开展骨髓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出并验证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树突状细胞免疫反应”和“血流动力学”学说。   自1999年归国至今,葛均波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16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973子项目(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等,共发表SCI-E收录论文134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66篇),他引2820次。主编中英文专著6部。作为第一完成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等多项奖励,并获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杰出贡献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科技精英、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工程等诸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