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简介
郑健刚,男,主任医师,针灸部一病区(南院)主任。针灸专业博士,导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社会兼职: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天津针灸学会会员,天津针灸协会刺络与放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中联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四届理事(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理事,天津市医师协会常委,天津市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针灸学会针刺降压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临床研究分会理事,天津市医药学专家协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临床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及《中华电子杂志》编委。
1990年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1992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攻读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1995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攻读针灸专业博士研究生,1998年毕业后供职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2000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4年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晋升为主任医师。从事中医针灸,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16年,临床工作中能独立处理临床急危重症,能够指导下级医师的临床工作,作为硕士生导师指导每一位临床研究生完成课题研究,对患者态度认真负责,受到众多患者好评。积极补充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密切追踪世界医学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开展本学科的临床及基础科研工作。
专科专病(/治疗)特长:
临床主要以醒脑开窍针灸法治疗脑血管病及其合并症为主,并且运用针灸治疗很多其他系统的疾病,例如,各种神经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臂丛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颈腰椎关节病等),面肌痉挛,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软组织损伤,丹毒,带状疱疹,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慢性前列腺疾病,习惯性便秘,老年性及血管性痴呆,顽固性呃逆,抑郁症等疾病,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作为研究生导师,已有100余学生学成毕业。
科研、教学及发表学术论文著作情况:
科研项目:
针刺干预急性脑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成果奖,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无创伤心功能检测中计算过程之软件开发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成果奖。
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津20040349,第四完成人,达国内先进。
针灸治疗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得天津市科技成果奖及天津市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电针人中穴干预脑梗塞大鼠脑血管舒缩运动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304722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中风后遗症针灸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项目批准号:2006BAI12B0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
针刺干预脑梗塞侧支循环重建的分子机制研究,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
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2009,国家“973”课题,2010CB530506
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调神益智”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课题编号:JDZX2012139(2013.1―2014.12)
承担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基于NGB动态表达规律探讨针刺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
发表论文:
郑健刚,李彬,从白虎汤禁忌证谈四诊合参,天津中医药,1992,No5
郑健刚,周继增,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实验研究,天津中医,1996,Vol.13,No.5
远慧茹,卞金玲,郑健刚,等,针刺治疗甲状腺腺瘤35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0,Vol.20,No.8
远慧茹,卞金玲,小野泰生,郑健刚,活血散结针法治疗甲状腺腺瘤70例临床观察,日本:TAO针灸疗法
张琳英,赵建国,郑健刚,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防治,中国综合临床,2002,Vol18,No5
郑健刚,杜元灏,石学敏,针刺对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中医杂志,2004,Vol.45,No.9
郑健刚,杜元灏,石学敏,针刺对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微血管形态学的影响,天津中医药,2004年,Vol.21,No.5
郑健刚,癫痫病治疗进展,医学综述,2004.Vol10.No10
高其芳,石学敏,李平,郑健刚,针灸治疗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40例,中医杂志,2005,Vol11.No46
吴慧丽,郑健刚,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治疗进展,承德医学院学报,2007,Vol24.No3
吴慧丽,阎莉,郑健刚,阎莉教授针刺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经验,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