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详情

已认证

医生擅长
普通外科与消化道肿瘤的防治;外科危重症如创伤失血性休克、重症胰腺炎、感染性休克、脓毒症、ARDS、MODS等的防治与机理研究,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危重病方面有独到之处
医生简介
路小光,男,主任医师,教授,大外科副主任、急诊医学科主任、急救医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连市急救医学培训中心主任。
  198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铁道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获外科专业硕士;2003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社会任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暨灾害创伤救治专家委员会全国专家组副组长;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复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灾难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理事、辽宁省急诊医学分科学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会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道救援医学学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灾害医学分会委员;大连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华卫生应急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临床急诊杂志》编委。
  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先后在白求恩医科大学基本外科与解放军304医院盛志勇院士、胡森博士领导下的实验室学习,曾在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工作。擅长普通外科与消化道肿瘤的防治,近年来着重于外科危重症如创伤失血性休克、重症胰腺炎、感染性休克、脓毒症、ARDS、MODS等的防治与机理研究,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危重病方面有独到之处。在东北地区率先利用大动物进行重症胰腺炎、失血性休克、急性肺损伤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关注现代化城市灾害发生的紧急医学救援组织、检伤分类、施救、监护与心理的方面的发展,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灾害医学方面的研究,并筹建东北第一个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先后主持国家、省、市级各类课题10余项。成果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主编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主持“灾害医学新进展”、“急救医学进展”等国家、辽宁省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承担大连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急诊医学”和研究生“急诊医学”、“外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担任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大学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已培养研究生13名。担任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持科研课题(近6年):
1.“大黄附子汤对实验性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小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81173397)
2.“特异性miRNA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中的鉴定与功能研究”―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30971626)
3.“大黄附子汤对实验性重症胰腺炎所致肺损伤防治作用机理研究”―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30672767)
4.“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防治作用药效学研究”―2009年获辽宁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资助(2009-03892/2009-225011)
5.“大黄附子汤对危重病并发症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2007年获辽宁省科技攻关层次计划课题“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新技术”资助(2007225005)
6.“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危重病人急性肾损伤的防治”―2007年获大连市科技局课题资助(2007E21SF198)
7.“MODS发病机理与中药大黄附子汤防治作用的研究”―2007年获辽宁省教育厅课题资助
获奖成果: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年):大黄附子汤对重症胰腺炎急性肺损伤防治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滋补脾阴方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系列研究
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年):滋补脾阴方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系列研究
3.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大黄附子汤对重症胰腺炎急性肺损伤防治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4.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右旋柠烯对人胃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5.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右旋柠烯对人胃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6.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滋补脾阴方药对脑衰老的防治作用机制研究
发表论文:
1.ShiX,LuXG,ZhanLB,etal.TheeffectsoftheChinesemedicineZiBuPiYinrecipe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