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血细胞减少
一般为低色素性贫血,少数为溶血性贫血,有抗红细胞抗体。约15%患者Coombs直接试验阳性。半数患者白细胞低于4×109/L。患者血清中可有抗白细胞抗体,主要为淋巴细胞毒素。血小板低于100×109/L,可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可有抗血小板抗体。
2.血沉增快
活动期明显增快,缓解期可恢复正常,也有临床症状控制而血沉仍不下降者。
3.血清学检查
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和总蛋白增加。蛋白电泳显示γ-球蛋白明显增高,有时α2-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巨球蛋白和冷球蛋白亦可增加。约75%患者有高球蛋白血症。25%患者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40%类风湿因子阳性。
4.免疫学试验
80%~90%患者LE细胞阳性,活动期阳性率更高。90%以上患者ANA(抗核抗体)阳性,其滴度>1:64,可作为诊断SLE标准之一,随病情活动而升高,病情稳定而下降,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之一。抗ds-DNA抗体(双链脱氧核糖核酸)对SLE特异性很高,活动期阳性率可达100%,20%~25%的SLE患者Sm抗体阳性并具有特异性。一般ENA和RNP抗体阳性的SLE肾脏及其他内脏损害少。60%以上ANA阴性的SLE患者可测出抗Ro抗体。SCLE半数以上患者可测出抗Ro和La抗体。
5.狼疮带试验(LBT)
有助于LE的诊断及鉴别。SLE患者皮损处92%呈阳性,“正常皮肤”曝光部位为70%阳性,非曝光部为50%阳性,DLE患者皮损处90%阳性,而“正常”皮肤为阴性。该试验在病情缓解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因此对判断疗效及预后也有意义。
6.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常见玫瑰花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均降低,治疗后指标上升,否则提示病情严重。
其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遗传、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因素、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等诸多因素有关。某些药物(如酰肼类药物、抗癫痫药、普鲁卡因酰胺等)、阳光和紫外线、妊娠与分娩等可诱发。本病血清中存在许多自身抗体,但最重要的是红斑狼疮细胞(LE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