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逼尿肌无反射的治疗和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是相同的,一般包括保守治疗、外科治疗、神经调节和神经电刺激等。主要以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包括手法辅助排尿、行为训练、药物治疗、导尿治疗、外部集尿器及腔内药物灌注治疗。
一、保守治疗
1、手法辅助排尿:20年前最常使用的为耻骨上叩击排尿和Cr6d6手法排尿。由于手法辅助排尿可能导致膀胱压力超过安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该方法已经被废弃,除非患者有特殊的要求,且实施手法辅助排尿前必须通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明确下尿路功能状态。
2、行为训练:行为训练主要包括定时排尿和提示性排尿。定时排尿是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排尿,主要适用于由于认知或运动障碍导致尿失禁的患者,同时也是针对大容量感觉减退膀胱的首选训练方法(例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糖尿病性膀胱)。该方法适用于认知功能良好、但高度依赖他人协助的患者。
3、药物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药物治疗方法比较成熟。对于失禁型采用增加膀胱顺应性、调节膀胱颈和尿道阻力的药物;而对于潴留型则采用增加膀胱收缩力、降低膀胱颈和尿道阻力的药物。
4、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导尿管理是一种常规方法。间歇导尿对于许多神经源患者的治疗来说仍是主流方法。进行间歇导尿前,一些基本的膀胱尿道异常如逼尿肌不稳定、低顺应性、括约肌力量减弱、感觉丧失等必须被恰当地处理。间歇导尿包括无菌间歇导尿和清洁间歇导尿。清洁间歇导尿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近期和远期都是安全的,无菌间歇导尿更有助于减少泌尿系感染和菌尿的发生。应训练患者如何进行间歇导尿,推荐间歇导尿时使用润滑剂以避免尿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5、外部集尿器:男性尿失禁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阴茎套和外部集尿器,但过度肥胖、阴茎萎缩或回缩的患者佩戴外部集尿器会比较困难。外部集尿装置在研究克服阴茎回缩、皮肤病变等问题上似乎经历了有规律的变革。为防止乳胶过敏,推荐使用具有自粘功能的硅胶外部集尿器。可惜目前尚无一种容易使用的、有效的女性外部集尿装置。
6.腔内药物灌注治疗:应用于腔内灌注治疗的药物主要有抗胆碱能药物和c纤维阻滞剂。膀胱腔内灌注抗胆碱能药物抑制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抗胆碱能药物的全身副作用。这些药物的腔内直接灌注、经皮途径、以及与其他影响下尿路感觉的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验正在进行。辣椒辣素和R1Ⅸ的膀胱内灌注也在研究之中。辣椒辣素和R1 (均为C纤维阻滞剂。通过使C纤维脱敏,减少逼尿肌过度活动,作用维持到c纤维恢复致敏为止。
二、外科治疗
大多数神经方面的疾患能够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包括逼尿肌过度活动或活动低下,导致梗阻的逼尿肌一括约肌协同失调(DSD)、尿失禁的括约肌张力减弱,多种病变共存可对膀胱尿道功能产生综合影响。这些功能异常可以导致排空障碍、储尿障碍或储尿排尿障碍。外科治疗的地位随着一些成功的保守治疗的出现而发生改变。外科处理必须以完整的尿动力学检查为基础,膀胱不能够排空可由于逼尿肌无反射(逼尿肌无收缩或收缩力减弱)或尿道阻力增高所致,这种情况通常可以采用自家间歇导尿来治疗,但四肢麻痹和认识障碍者除外。逼尿肌无反射的常用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分为治疗储尿功能障碍的术式、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的术式两大类。
事实上,几乎所有神经系统的病变都可以影响膀胱功能。而控制膀胱功能的神经系统,是包括中枢和周边的各种神经组织,所以只要有一部分的神经组织受到伤害,就可能影响膀胱的功能,如中风、巴金森症、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脊髓膨出、脊髓外伤或手术、骨盆腔的外伤或手术等等,都可能影响膀胱功能。所以防止神经损伤及防止神经机能退化是预防逼尿肌无反射的可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