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症
  • 症状起因

      依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心理依赖、生理依赖和耐受性。心理依赖又称精神依赖,指致依赖物质给个体带来的某种特殊的心理体验,通常是一种心理上的快感,依赖者对此发生了嗜好,要靠经常应用该物质来不断保持这种心理体验,否则会觉得若有所失、焦躁不安、激动易怒,但不会像生理依赖时那样出现真正的躯体反应。生理依赖又称躯体依赖,指反复应用某种物质后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生化变化,体内如果没有一定分量的这种物质存在,便会出现一系列躯体反应,称为戒断症状。为了避免痛苦的戒断症状,依赖者不得不经常应用这种物质,严重者可达到不择手段、不顾一切的地步。反复应用某种物质之后,其效力渐减,要逐渐加大剂量才能取得与前此类似的效应,这称为对该物质的耐受性。耐受性分为低谢耐受性与细胞耐受性两种,前者指反复应用某种物质之后,机体对该物质的吸收、代谢或排出加快,使该物质在组织内的浓度降低,作用减弱,有效时间缩短,因此需要加大剂量;后者指的是因中枢神经细胞适应性改变所造成的耐受性增加。

      所有的致依赖物质都是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引起情绪和行为改变的物质,故称为精神活性物质。典型情况下,心理依赖、生理依赖和耐受性是相伴发生的,但也不尽然,例如可卡因、大麻、致幻药主要引起心理依赖,一般情况下不引起生理依赖。有的医用药物在部分病人身上可以引起耐受性,但并不引起药物依赖,治疗精神疾病用的酚噻嗪类药和三环抗抑郁药便是这方面的例子。依据心理依赖、生理依赖和耐受性的有无及程度,可将致依赖物质分成不同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