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浮脉用法,约可概括为用浮脉阐发病机、指导辨证,一脉主多病;以浮脉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金匮要略》全书共23篇,涉及浮脉的有15篇,其中浮脉单脉19条,兼脉29条,计48条。有浮脉见于寸口、趺阳或见于三部中某一部的。
《金匮要略》浮脉析详细内容如下:
1、以浮脉阐发病机
用浮脉阐发病机,寓病机于脉象之中,启示医者通过脉象揣测病机。
2、阐发“脾约”病机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趺阳脉候脾胃之气,浮是举之有余为阳脉,主胃热气盛,涩脉不流利为阴脉,主脾脏津液不足,胃强脾弱,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偏走小肠而出现,“小便数”、“小便坚”的脾约证。
3、阐发“胃反”病机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口胃反。[17]”胃为阳上,脾为阴上,胃宜降则和,脉浮则胃阳升而不降,所以“浮则为虚”;脾宜升则健,脉涩脾阴伤,脾胃两虚,升降失常,于是形成胃反。
4、 阐发消渴病机
“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趺阳脉浮为胃气有余,胃热气盛则消谷善饥、渴欲饮水、小便频数而成消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