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治疗 方法古老又高新
天津爱尔眼科医院 2011-12-07
医学上把人眼内晶状体的混浊叫白内障。晶状体是眼内惟一的一个有聚集光线能力的完全透明的凸形状组织,它把经角膜和瞳孔进入的光线集聚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这样人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万象世界。如果晶状体混浊不透明,所看的东西就变得模糊不清,严重者则看不到外部世界,患眼的瞳孔由黑变白,故人称白内障。
白内障有多种类型,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等,其中主要是老年性白内障。在我国,50岁以上的人散瞳检查可发现,有不少人有不同程度的晶体混浊,60岁以上已为常见,70岁以上多达90%~95%,80岁得几乎是100%。
白内障的治疗,在古巴比伦草书、埃及金字塔羊皮书及国内甲骨文中都有记载。但直至今日,尚无一种真正有效的药物可遏制白内障的发展。但眼科医生并不放弃努力,他们用手术治疗给老年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
公元前150年,希腊医生Celsus用一扁针插入眼内,将混浊晶体从瞳孔拨开,压至下方,这就是最早的“白内障针拨术”。1745年,法国医师Daviel划时代地开创了“白内障摘除手术”,其方法是把眼球切开,取出白内障。 1949年,英国医师Ridley用手术取出混浊的晶状体,在原来位置植入一个人造的透明的晶状体,效果出奇地好,且方法安全可靠,因此,在全世界迅速推广。“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人类第一个有功能人造器官的取代手术,这种手术可使95%的人术后获得0.5以上的矫正视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声乳化手术”于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超声乳化手术是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改进与发展。经典的植入手术是经角膜缘切口,切除晶体前囊中央部分,把混浊的晶体从此切口中取出,然后植入人造的晶体,缝合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是用一种超声波导入眼内,把混浊变硬的晶体粉碎呈乳状,吸出,再植入人工晶体。这样切口小愈合快,术后散光小,不用缝线,甚至可在门诊手术,如果合并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效果更好。
对眼睛健康的关注
最近总是觉得眼睛容易流泪,但还是觉得眼睛干涩,睁开很吃力。大概是坐在电脑面前的 时间太多了...
病毒性角膜炎需谨慎用药
病毒性角膜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其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对视力的损害程度视病变位置、炎症轻重、病程长短、复发次数...
隐形眼镜与真菌性角膜炎的...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较高、治疗较为棘手的感染性眼病。角膜是透明无血管组织,一旦感染真菌,真菌就会以垂直...
角膜炎和结膜炎的区别
角膜炎和结膜炎都是眼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们的症状有一些相似之处,都会表现为眼部不适、流泪、眼内分泌物增加...
何为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角膜变性,以角膜中央或某一部位进行性非炎症性变薄,呈圆锥状向前隆起,初期能以近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