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倡导科学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猝死

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2-11-14

  年7月16日晚,一位年仅24岁的淘宝店主在经过连日通宵熬夜后,在睡梦中去世,7月31日,电台25岁的花季女主播因突发心肌梗塞猝死。死亡来得那么突然,那么的毫无预兆,这让人们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也叫急死,即看来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主张为1小时。许多疾病、剧烈运动、某些药物等都可以造成猝死,其中多数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有多支冠状动脉严重受累,小冠状动脉有弥漫性的增生性病变,冠状动脉内有新鲜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塞的最早1小时内,或有精神诱发因素;如过度紧张,悲伤、恐惧等情况时均有较高的猝死发病率。心肌炎也是猝死病因之一,病变除有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外,侵犯传导系统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侵犯冠状动脉引起管腔狭窄和缺血,重症心肌炎时可有心肌弥漫性病变,导致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猝死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医院急救。应学会猝死发生的现场急救措施,胸外心脏按压、除颤。出现猝死情况后,在场的人要立即不失分秒地抢救。心脏发生心室纤颤时,我们可以“赤手空拳”地除颤,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2-3次。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播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使室颤消除而重新出现心脏跳动。必须注意要及早采用,在用耳朵听不到心跳瞬息间的一分钟内,实施拳击除颤效果最好。以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操作,心肺复苏不能随意停止,一直要坚持到救护车到达,及时把急救的“接力棒”传给随车医生,则可望大大地提高猝死者的生存率。

  医院急救主要是针对消除引发猝死的原因,如:心肌梗死、栓塞等心脏疾病。积极恢复生命体征,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心脏复跳等为主的一系列临床抢救行为。

  猝死虽然不可预测,但可以预防,通过预防就会减少猝死的发生率。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冠心病密切相关,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与冠心病及心脏性猝死有关,此外精神抑郁、精神负担重的人群猝死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使之控制在最佳水平,排除体内的“定时炸弹”是预防猝死的关键。

  日常生活中,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猝死诱发因素。平时应注意合理调整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及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健康检查;坚持适度体育锻炼,尤其注意的是冬天寒冷的早晨是心血管病的好发时间,并不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下午4-5点为最佳时间,其次为晚间饭后2-3小时。

  总之,我们要重视健康教育,减少诱发因素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一旦身体出现某些异常情况,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应诊治。

  专家介绍:顾国清,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主攻学科:心内科。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心血管内科各种疑难危重症的诊治,特别是对心律失常安装各类心脏起搏器、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及射频消融术等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研究方向:介入性心脏病学(心脏起搏、冠心病介入诊疗及心脏电生理)。医疗成果:首次在内开展心脏起搏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开展心胸同步仪治疗心衰。

资讯推荐

浴霸伤眼婴幼儿慎用

  近日,一条“洗澡时婴儿老盯着浴霸,两月后眼睛失明”的微博在网上流传,微博称:今年9月份天气变凉后,的宋女士...

健康生活作息表

  据外媒报道,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走路的人,比那些久坐不运动的人患感冒病的几率低25%。...

老年人秋季如何养生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季节。但是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

如何防范秋燥过敏

  做好保湿迎接秋燥  秋风一下,瞬间凉爽了许多,但是皮肤干燥的MM们也开始打响了皮肤抗敏战。不...

养颜瘦身五色水果

  所谓的五色水果,最早是从传统的中医里传承下来。在中医理论看来,红、黄、绿、橘、紫这五种颜色与身体内的器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