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K细胞过继治疗恶性肿瘤
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 2012-11-08
1. DC-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缓肿瘤机制
DC-CIK的中文全称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以在体内、外向初始T淋巴细胞递呈抗原,并诱发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反应。CIK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过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诱导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限制性杀瘤特点。
大量研究表明,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产生的DC-CIK细胞群体比同源CIK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活性和更强的缓肿瘤活性。Marten等研究发现,DC与CIK细胞共培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成熟(图1):CIK细胞促进DC表面抗原递呈分子表达增加,分化成熟,高水平分泌IL-12;DC则使 CIK细胞表面CD4+、CD28+、CD40+及其配体CD40L表达增加,使CIK细胞增殖、成熟。CIK细胞群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 (NKT细胞)比例增加,提高了CIK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且能够分泌更高水平的IL-12。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与IL-12分泌明显增加可能是DC- CIK细胞毒活性增加的重要机制。
图1. DC-CIK细胞
(Schmidt-Wolf, I. G. H , J Immunother , ,24 :502 - 510. )
2. DC-CIK细胞的制备流程
(1) COBE Sp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图2):
l 循环量~ml、采集时间~1.5-2小时、采集量~100ml
(2) DC-CIK细胞培养(图3)
(3) DC-CIK细胞收集、回输
l 细胞收集:第14、16天收集细胞
l 细胞回输:苯海拉敏预防过敏处理;静脉回输
(4) 疗效监测
l 近期疗效的监测:
? 患者症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
? 免疫功能监测
? 影像学检查
l 远期期疗效的监测:
? 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的随访
? 病人2年、5年生存率的随访
3. DC-CIK细胞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
迄今已应用DC-CIK细胞对多种恶性肿瘤开展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其中部分研究已经得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研究结果表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化疗联合DC-CIK治疗(50例)2年生存率为94.7%,术后常规化疗(42例)患者2年生存率为78.8%。 同样,对于晚期NSCLC患者,采用化疗联合DC-CIK治疗(70例)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患者(常规化疗 61例)(27% VS. 10.1%, P
膀胱癌健康教育手册
膀胱癌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无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 一、膀...
“王中王”是胰腺癌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工作,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有所提高,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仍呈上升...
膀胱癌健康教育手册
膀胱癌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无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 一、膀...
结直肠癌健康教育
结直肠癌健康教育手册 一、结直肠癌的概念 自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称为...
子宫颈癌健康教育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是危害我国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疾病。在我国,宫颈癌发病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