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控制血压,远离卒中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2-11-05

  认识高血压

  通常测量血压时要记录两个数据,较高的一个发生在心脏收缩时期,即收缩压,较低的一个出现在两次心跳之间的心脏舒张期,即舒张压。正常人的血压为:收缩压120mmHg(毫米汞柱)/舒张80 mmHg。

  在静息时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两者皆高,那么就是高血压了。通常高血压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后,请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仅有轻微的自觉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精力不易集中、容易出现疲劳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长期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就会导致心、脑、肾等主要器官受到严重的损伤,能引起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认识高血压

  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统计:

  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超过1.3亿人,患病率在13%左右,并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增加

  ≥5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35%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肥胖:体重指数增加是高血压病最危险的因素。肥胖人多脂肪,这不仅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因脂肪组织内微血管的增多,造成血流量增加,结果易产生高血压。

  饮食:食入过多的食盐,可招致高血压。此外,钾和钙食量过低、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也被认为是可使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年龄:年龄与高血压关系也很大。就总人群来说,年龄每增加10岁,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9.3%-42.5%。

  精神紧张:长期精神紧张、愤怒、恐惧、烦恼、环境的恶性刺激(如噪声等),都可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职业:工作紧张繁忙,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又少体力活动的职业,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饮酒:酒能引起高血压,且加重高血压,损害心脑血管。

  了解脑卒中(中风)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之为“中风”,指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死”,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种。脑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脑栓塞是由于血栓脱落或其它栓子进入血流中阻塞脑动脉所引起。

  出血性脑卒中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

  不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都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神经精神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治愈后很多病人留有后遗症。

  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10—180/10万,每年脑卒中的死亡率为80—120/10万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幸存者大约有700万左右,并以每年150万的速度蔓延

  每年因脑卒中直接导致死亡的人数达到了20万人以上

  在最近的10年时间里,脑卒中的死亡率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上升

  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70%

  脑卒中已经成为了我国第一位的“健康杀手”

  脑卒中会导致下列严重后果:

  视力障碍,肌肉张力下降,运动功能丧失,感觉障碍,失语,失聪并随时间加剧

  偏瘫,偏侧感觉障碍一侧失明

  平衡失调,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头痛并意识立即丧失

  死亡

  因为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严重疾病,所以对脑卒中预防,尤其是第一次发生脑卒中的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高血压患者,则更应随时提高警惕,积极行动起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不可控因素:年龄、种族、家族史等;

  可控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无症状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血脂异常、心房纤颤、左心室肥厚、肥胖、体力活动少、过度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激素替代治疗、口服替代治疗等;

  控制可控因素是目前预防脑卒中发生的主要手段,其中以持续降压来预防卒中的发生最为重要。

  高血压与脑卒中

  无论是什么原因致成的,无论发生在任何年龄和性别,无论是收缩期或舒张期血压还是平均血压,无论对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都是一个公认的,强有力的,重要的,独立的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一般来说,

  收缩压(高压)每增高10mmHg,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增加54%,梗塞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增加47%;舒张压(低压)每增高5mmHg,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6%

  高血压持续的时间越长,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高血压患者患脑卒中的几率比血压正常的人高13-24倍

  如果高血压患者伴发左心室肥厚,眼底动脉异常,心律失常等,那么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还要显著增加

  预防脑卒中

  由于脑卒中的发生大多没有征兆,突如其来,并且脑卒中是目前最难以治疗的一种疾病之一,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70%以上的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所以提前预防是控制卒中的最重要方法。对于脑卒中必须要从源头上予以控制,要在其发病以前就采取手段,而且越早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只需要掌握简单的几个步骤,就可以很好地对高血压和脑卒中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您必须长期坚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第一步:保持正常的体重

  您知道吗?体重哪怕只是减轻一公斤,都可以改善您的血压数字,从而对预防卒中有益。

  第二步:健康的饮食计划

  健康的饮食重点在于多种食物的搭配,包括水果、蔬菜、和蛋白质食物(例如鱼、鸡、肉、和豆类),而不是说需要购买很多特别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少吃油,少吃盐。

  第三步:戒酒 戒烟

  酒会使您的血压上升,吸烟同样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应该及早告别这两个不良的生活习惯。

  第四步:保持身体锻炼 多运动

  每星期4天以上,每天30分钟以上的运动可以帮助您有效降低血压、消耗热量和帮助减肥。当然你可以根据你身体状况把一天的运动分为多次进行。但重要的一点是:在进行任何运动前,尤其你同时还患有其他心脏、关节、神经、眼睛等方面的疾病,请先向你的医生询问确认哪一种运动和运动量对你是最适合和安全的。

  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最重要的手段。但是我们在临床病例中发现:许多高血压患者平时坚持服用降压药,血压一直控制得很好,但依然不幸发生了脑卒中。那么,高血压会引发脑卒中,为什么降了血压还会得脑卒中呢?对此,专家提示:

  单纯依靠降低血压的药物,不能完全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发生。

  导致脑卒中的原因除了高血压以外,还包括年龄、性别、地理环境、左心室肥厚、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患者只要具有以上因素的一种,就有可能发生脑卒中(中风),要是同时具有几种因素,那么发生的机率就更大。

  专家还提醒: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抗高血压的药物,但并非每种药物都适合每个人。高血压形成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必须要根据不同的症状和所处的高血压不同阶段来选择差异性的治疗方案。在选择高血压药物时,尤其是选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预防脑卒中(中风)发生的药物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资讯推荐

打呼噜与老年病

  打呼噜是病吗?其实睡觉时偶尔打呼噜,没有呼吸暂停,无须过度担心。主要表现在过渡劳累,饮酒,熬夜使睡眠过深肌...

三九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病

  三九”为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冬养三九,夏治三伏。“三九...

健康提示:对付“春节后综...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春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

春节:娱乐健康两不误

  新春佳节,阖家团圆,不仅要吃得开心,还要玩得开心。不要以为春节娱乐只是年轻人的事,中老年人也不该放弃玩的权...

疾控专家提醒公众春节期间...

  年春节临近,春运、旅游高峰将至,人员流动频繁,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全面提高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