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化解现代生活的压力
宣城中心医院 2012-11-04
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文化的冲突和物质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扰动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常常感到忧愁、焦躁、不安、愤怒。人们也尝试用物质的方式进行调整,但往往并不能奏效:健身运动并不能减轻心中的忧虑;旅游归来没多久依然心身疲惫;柔软的水床并不能带来安逸的睡眠;豪华的房间也消除不了夫妻的纷争。
于是有人提出,现代人要学习一种新的生存技能――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帮助自己化解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压力。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说简单一些就是提高自己心理调节的能力,说复杂一些,就是在自己的意识里要有一个特殊的角色,拥有精神中的“第三只眼睛”,理智地观察自己情绪的变化,寻找心理扰动的原因。就像传说中每个人都拥有的“守护天使”,在关键的时刻给予自己智慧,帮助自己正确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不至于迷失方向。
上世纪,有个名叫艾理斯的著名心理学家,他主张人们通过阅读专业的书籍、组织小组讨论和做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来学习一套特殊、合理、健康的思维方法,以应对压力造成的情绪困扰。他应该是“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早的提倡者。他提倡人们要像“学习一门外语”一样学习新的思维方式。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用健康的思维方式替代不健康的思维方式。例如,让两人观察同一只杯子,如果一个人注意到微小的斑点,另一个人注意到柔和的色泽,前者的思维模式就可能比较悲观,而后者对事物积极的方面更为敏感,是一种健康、乐观的思维方式。学习观察事物积极方面就成为一种重要的训练。
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还要学会观察与压力有关的现象。比如你如果感到胃痛,通常的反应就是去看消化科医生。通过“第三只眼”的观察,你可能会看到原因可能是新来了个苛刻的上司。
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还要多了解相应的知识。清华大学有个学生,曾有一段时间为“抑郁症”所困,严重的时候看到窗户就想跳出去自杀。由于具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他知道这种情形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于是赶紧向专业人员求救,迅速得到了治疗。
现在在欧美很多国家,一些知识分子包括年轻的大学生,都很喜欢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在这些国家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也总能看到心理学类的书目。这些读者绝大多数不是为了做心理咨询师,而是为了学习心理知识,促进自我的成长。这种健康的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皮肤割伤的应急处理
在遭遇突然发生的外伤时,人们往往心情骤然紧张,还要忍受疼痛刺激。其实,这时更应保持镇静,迅速脱离危险,防止...
烧伤烫伤后的紧急处理
日常生活中常会发生烧伤或烫伤,人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常会惊慌失措,大呼小叫,慌乱地往医院跑或急忙往创面上涂酱油...
如何向医生陈述病情?
病人到门诊看病或住院治疗,都要向医生陈述自己的病情或在治疗中的病情变化。怎样正确地向医生陈...
失眠该到哪里就诊?
从黑夜到白天,从觉醒到睡眠,精神和身体变化都有复杂的规律。健康人通常可以耐受这些规律被偶尔...
提示:家庭用药不宜求贵
药价的贵贱,不是根据药物对某一疾病的疗效而定,而是根据其原料成本、工艺过程、销售环节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