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溃疡性结肠炎

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   2012-11-03

  结肠直肠炎即大肠炎症,可分为两种。其一,已知由某种病因所致,如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直肠炎、淋病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其二,无明显病因的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即肉芽肿性结肠炎,又称局限性结肠炎),通常称炎性肠病。

  一、 病因

  国家发病率5/10万~12/10万,好发青年人,女性多见,具有家族聚集的现象。发病原因不明,据临床资料表明,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心理因素如不良心态、抑郁、精神创伤。这些可引起肠黏膜改变,形成溃疡,由此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肠道感染可能是诱因或合并症;另外.,与变态反应、大肠植物神经紊乱、新陈代谢失调有关。近年基因因素引起人们关注。不同的地理境域与种族具有不同的发病率。

  总之,该病是由感染(外源物质)、基因和免疫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定意义上是病理一心理一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 病理

  病变初起,其部位和范围多起于直肠,并向上蔓延,逐渐向近端结肠发展。也可以呈节性,即跳跃式发生,各部分病变程度可不一样,多见直肠部位病变严重。少数病人可波及末端回肠。初期病变部位肠黏膜充血、水肿、变脆、易出血,出现颗粒状结节,后生成多数小脓肿,继而破溃形成弥漫性溃疡。溃疡愈合过程中形成瘢痕,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呈现x线检查显示的铅管样改变。增生期形成假性息肉(炎性息肉)多无蒂,也有呈丝状,或是形成黏膜桥,其息肉可达数千枚,呈密集或散发分布。此种病变出现后出血会减少或消失。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或中毒性巨结肠,病变侵及整个肠壁,可以发生肠穿孑l或大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初期黏膜基底陷窝形成炎性细胞的浸润,病理检查可以看到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上皮细胞化生、淋巴细胞浸润。

资讯推荐

有效预防癌症饮食原则

  可以说大多数人是谈癌色变,对癌症患者也敬而远之。事实上,90%以上的癌症是由外部环境导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

保护直肠,从健康饮食开始

  结肠直肠癌是结肠或直肠内的细胞异常生长所形成的癌症。源发在结肠部位的癌细胞称为结肠癌,源发在直肠的称为直肠...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1.内科治疗(非手术治疗)  该病已经确诊,应先由痔治疗,即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劳,需卧床休息...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1.大肠克隆氏病  病变为节段性大肠溃疡,后期呈鹅卵石样改变,其病理学检查鉴别尚有困难。手...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或渐进出现腹泻、黏液血便或脓血便,常伴有腹痛、乏力、全身不适、腹胀、里急后重,重者发热,也有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