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应“通过制度建设让公立医院更具公益性”
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2-10-26
公立医院增加公益性,是我国正在推进的医改方向之一。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近两年积极探索增加公益性的路径,打造“健康管理型医院”。院长赵升田说,3年医改让群众普遍受益,希望十八大以后,能继续深化医改,通过制度建设让公立医院更具公益性。
二院自年起开始打造“健康管理型医院”,推出“五个一”健康服务活动,即一台“健康管理直通车”、一册“健康管理档案”、一条“健康管理热线”、一个“健康管理网站”和一堂“健康管理课堂”,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提供系统化健康服务,让群众早防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
为推行健康管理,二院设立了健康管理科,由专业团队对体检发现的亚健康人群进行免费的健康行为指导和干预。健康管理的周期为一年,重点管理人群的膳食和运动,周期内定期督导,周期结束后给予健康评估。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我国慢性病人呈井喷之势,每年新增慢性病人万人,社会疾病负担呈明显加速趋势,城乡居民长远健康问题不容乐观。赵升田说,在公立医院中开展健康管理迫在眉睫,健康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一个病例,对同样有患病隐患的对象进行提醒,让整个社会群体受益,实现真正的“健康传递”。“来的时候是病人,走的时候是健康宣教者”。
“这些探索只是出自我们的自觉。本轮公立医院改革,如果能把对服务量的考核,变为考核健康管理,把‘多得病我才多赚钱’,变为‘少得病我才多赚钱’,让每一家公立医院都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自觉,才是从医疗管理体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性。”赵升田说。
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对公立医院考核门诊量、住院病人量、业务收入等等,而不考核治疗效果。赵升田认为,未来的医改中,增加公立医院公益性,需要重新设计管理思路、医疗流程、服务模式等,重新设定对医疗机构的考核指标,变以服务项目量为主的考核为以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医疗效果、满意度等为主的考核。
“每个医疗机构应负责一定数量人口的健康管理,政府按人口购买服务,对医疗机构考核人群的带病寿命。”赵升田说,对医院而言,人群带病寿命越短,医疗资源消耗越少,自身获利越多;带病寿命越长,占用国家医疗资源越多,自身获利越小。应以考核引导医疗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管理,把疾病的预防作为工作重点,促使公立医院由“疾病诊治型”向“健康管理型”转变。
(原标题:医改应“通过制度建设让公立医院更具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