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newwap/images/logo.jpg)
2013-03-21 求医网
记者:就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我们采访了大兴区精神病医院 孤独症康复中心张月恒大夫。张大夫,您能为我们说说自闭症儿童心理干预概念吗?
张月恒大夫
张月恒大夫:
心理干预是指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行为和社会功能进行发展性康复促进的方法和手段。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找到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术,心理干预应该伴随着康复训练的整个过程。
心理干预的目的是结合自闭症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外力的帮助下,使自闭症儿童通过自身的潜力逐渐得到康复和发展。孤独症儿童由于自身的发育障碍失去了正常健康发展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眼看他们陷于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科学,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的能力。否则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是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的,相反往往会产生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人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而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最终身成为家庭的痛苦和社会的负担。
记者:您能概述下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点吗?
张月恒大夫:
(1)社会化发展障碍 一个人出生后就依附于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正因为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他们逐渐独立地掌握行为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管理自己,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这个过程称为社会化。自闭症突出的特点就是社会心理发育缺陷。所以自闭症不属于精神病,与某些表现自闭症特征的器质性脑病也属不同性质。它是一种社会、心理方面广泛发育延迟或偏离的发育障碍。
(2)图像思维与组块记忆 这既是自闭症儿童认知特点,也是自闭症儿童潜能开发的重要依据所在。由于其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限制,这一特点给自闭症儿童带来的不全是正作用,而是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障碍。
(3)感觉异常与焦虑 感觉是指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人脑的处理加工而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把握。显然,自闭症儿童在感觉和知觉能力方面都存在障碍,导致对外界的认知偏差或缺失,其使深处焦虑之中。可以说感觉异常是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最大障碍之一。
需要是动机和行为产生的基础,只有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心理需求,才能真正找到与自闭症儿童交流的渠道,才能找到有效矫治措施。
[通过球池实验、滑冰实验、群体游戏测试、斑马线实验得出以下结论,与国外的许多研究成果相吻合。]
[一旦某种需求得到满足,训练效果将突飞猛进!]
(1)安全感的满足:缺乏危险意识,但最需要安全的满足;
(2)情感的宣泄:不能与外界交流,负性情感无法宣泄,谁能理解孤独的内心;
(3)成功的体验:能力的缺乏,成功体验成为自闭症儿童的奢望;
(4)认识自己和世界的需要:不是不愿了解世界,而是无力了解这个世界。 [page]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能力又是怎样的[/page] 记者: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能力又是怎样的?
张月恒大夫:
心理能力(theory of mind,TOM)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解释和预测的能力,因此被认为是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的基础,对人类个体的正常生活交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孤独症的核心障碍就是沟通障碍,TOM能力的缺失可以解释孤独症患者在社会交往、人际沟通中的种种表现,如被动交往、不会撒慌、固执、移情能力差等。因此心理理论假说被认为是了解孤独症的一个很好的心理学途径。其具体表现及效能有:
(1)玩具=伴玩:自闭症儿童不是玩玩具,因为他们不是按玩具的通常作用来操作,而可能只是把玩具当作是自己解闷的工具。这是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方式异常的表现。充分认识这一点,可能为解决自闭症社会行为发展和人际交流能力提供可能。
(2)依恋与“寡情”:自闭症儿童认知的局限性,只会对一件事物的某个特征予以注意,缺乏推测和想象能力,可以对一件东西的一个部分或某个行为产生明显的依恋,但却常常对亲人缺乏依恋感。这是自闭症儿童认知兴趣异常的表现。据此可以解决一些刻板和自伤行为,是替代疗法的入手点。
(3)忠诚与固执:缺乏移情能力、不说谎、不喜欢变化,这是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内容异常的表现。这是自闭症儿童社会化发展可以利用的优势。
(4)细节、重复、程序:是认知时间和空间的特别之处,是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和结构化教学的根据所在。
(5)记忆与刻板:是对自我的定位,学习能力的产生、提高和训练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