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玲大夫谈儿童心理疾病的病因及措施

2013-03-21 求医网

  记者:今天我们就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肖春玲大夫,肖大夫您好。我想请问你的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疾病,怎么一回事呢?  

肖春玲大夫

  肖春玲大夫:少年儿童的心理疾病,就是指少年儿童在平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不健康心理疾病及言行的现象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心理知识理解的程度,掌握病人就医时的心态。区分出哪些是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哪些是生理变化导致的躯体疾病,在儿科临床中,心理学越来越重要。医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减少心理疾病的误诊和漏诊,使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及时得到心理咨询和治。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初中生心理有轻微障碍者约占46%有较重的心理疾病者约占15%;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由轻微障碍者约占42%,有较重的心理疾病者约占11%。这组数字说明,少年儿童心理疾病现象普遍存在,随着少年儿童年龄的增长,心理异常的人数也逐渐增加。但当孩子有心理问题需要咨询的时候,还是愿到当地医院的儿科寻求帮助;由于绝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不能鉴别出躯体症状和躯体疾病,当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症状时,总是被当成躯体疾病就诊于儿科门诊。 [page]儿童心理疾病采取什么措施[/page]   记者: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肖春玲大夫:

  首先要通过多种形式,弄清少年儿童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多种形式是指直接找学生本人谈话、调查学生周围有关人员、对学生的某些“心理疾病”进行具体分析或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找到病源之后,就能为排除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学生的内因作用,促进学生心态自我调整:要根据学生心理疾病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创设适宜背景、组织活动、引导交往使学生的思想能接受外界信息,从而使心理调整到健康的轨道上来。一般来说,只要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成功的体验,参与了快乐的活动,均能消除阶段性的自卑、自怯、孤独等心理疾病。

  培养优秀集体,发挥其熏陶和在塑作用:集体是个大熔炉。一个良好的集体可以是少年儿童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促进学生相互接近、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进而引出相互关心、真诚友爱、活泼轻松的心态、绚丽多彩的集体活动对于淡化少年儿童的心理矛盾,调节他们心态的作用非常重要。

  力争经常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交给少年儿童排除心理疾病的策略和技巧: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应该主动做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学校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做咨询和辅导工作。通过有效的咨询和辅导,帮助少年儿童掌握一些人生必备的心理保健策略和战胜心理疾病的技术,指导他们学会对不适应的情感和行为进行调解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意识控制、自我安慰、代偿迁移、警句提醒、肌肉放松、局部按摩等等。

  总而言之,排除少年儿童心理疾病的宗旨是“疏导”而非“堵塞”。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要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少年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儿科临床中,心理学越来越重要。伴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化,对儿科医生在临床诊治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影响儿科医生最佳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小儿心理的忽视。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临床儿科医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卫生学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在疾病的诊断中要从患儿本身疾病、环境、心理状况几方面综合考虑,找出发病原因,以防漏诊和误诊,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得到及时的咨询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