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泉谈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2013-03-18 求医网

  张树泉谈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我国目前每年新发脑血管病例高达150万例,死亡人数近100万。四分之三左右的幸存者也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智能损伤等后遗症,其中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超过三分之一,而且在初次得病的3-5年内会再次复发,时间短者或在数周内复发。

  主持人:出现此病的原因是什么?

  专家:包括内源性五高,外源性五高及其他。

  内源性五高:高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

  外源性五高:高脂饮食、高盐饮食、高糖饮食、吸烟、饮酒。

  其他:高家族发病史、心脏病、高半光氨酸血症、低血压、炎症、外伤等。

  主持人:这个是如何发病的呢?

  专家:脑血管病较多,主要包括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及血管性痴呆。其发病是在上述高危因素长期作用下,动脉发生硬化管腔狭窄,脆性增强,血粘度增高,在情绪激动,暴饮暴食,过度劳累,气候变化,用力大便,血压剧烈波动等诱因作用下,发生血液动力学变化,形成血栓或出血。

  其中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管腔狭窄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导致的临床病症。

  正常脑组织供血为40-60ml/100g.分。

  当下降至:40mL/100g.分以下时—头痛、头晕、头昏、头沉、头闷,记忆力减退,失眠心烦等。

  当下降至30ml/100g.分以下时—晕厥。

  当下降至20ml/100g.分以下时—肢体活动不利,麻木、言语不清等。此时称为电衰竭,脑组织无坏死,及时恢复供血能缓解。

  当下降至:15ml/100g.分以下时,细胞膜、线粒体膜变性,此时称为膜衰竭。

  当下降至:10ml/100g.分以下时,脑组织发生坏死,形成中风偏瘫。

  正常脑血管 高危因素长期作用下 脑动脉硬化症 加重 脑供血不足 加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加重 脑梗死 加重 血管性痴呆。

  脑出血是在高危因素长期作用下,血管发生硬化,脆性增强,在诱因作用下,血管破裂出血,导致昏迷,偏瘫不语等。[page]患者的症状表现及预防[/page]

  患者的症状表现及预防

  主持人:出现此病的患者有哪些表现呢?

  专家:1.脑动脉硬化症:

  头痛、头晕、头昏、头沉、头闷、健忘、失眠、心烦、视物飘忽不定。

  2.脑供血不足

  除上述症状外,自觉手足麻木、发凉、疼痛、蚁行感或烧灼感或肢体力弱。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突发性一过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口角歪斜,晕厥,黑蒙,复视,面部、口角、肢体麻木或肢体活动不灵,共济失调,口角撮动等。

  4.脑梗死

  实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偏瘫麻木、四肢抽搐、共济失调或全身乏力、嗜睡、智能减退等。

  5.脑出血

  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偏瘫、四肢抽搐、二便失禁。

  主持人:那么这种病可以预防吗?

  专家:可以的。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戒烟限酒 。饮食青、赤、黄、白、黑。

  青:青菜,青茶。

  赤:红酒。

  黄:玉米,地瓜等粗粮。

  白:麦片,全麦粮。

  黑:黑木耳。

  适当运动。及时检测血液指标及血压。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血粘度。及时找专科医生给以指导。

本文转自:中华泰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