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于作洋访谈 运动障碍之小儿抽动症

2013-03-15 求医网

  专家于作洋访谈 运动障碍之小儿抽动症(一)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首先我们邀请于老师给我们做个介绍,主要谈谈他今天为什么给我们做这个选题,就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于作洋: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愿意回答大家提的问题。为什么选择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呢?目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目前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对孩子的危害一个是影响孩子的学习。还有心理问题,所以目前对这个病的关注,家长越来越重视。

  主持人:一般这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起病的年龄在什么时期,一般有什么特点?

  于作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起病年龄在1到21岁。平均起病年龄一般是6到7岁,就是学龄性的儿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有人统计,男女之比大约3到4比1。大约90%左右在十岁以前起病。以5到9岁最常见的。

  通常有人把21岁以后起病的称为晚发性。或者是成人性的,但是这类的病例报告目前还比较少。

  主持人:您刚才说了,男孩子发生的机率发生比较多,这个疾病会有什么特征吗?

  于作洋:这个病容易误诊,得眨眼、清嗓子,容易误诊。有的家长认为是坏毛病,有的是眨眼,到眼科看,往往误诊为结膜炎。点了很多眼药,效果也不是很好。或者有些清嗓子,一种清嗓子,当成咽炎来治,或者有些当成一种咳嗽病哮喘来治,我曾经遇到过这些,都误诊了。所以,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建议到儿科看,特别是专科的大夫看一下。免的误诊。

  主持人:于老师能不能具体谈一下抽动的特点是怎样的?

  于作洋:抽动的特点,运动型抽动跟发生型抽动,分这两种。运动型抽动的特征,一个是突然的,快速的无目的的,不自主的抽动。

  是一个重复的肌肉的抽动,抽动的症状往往有一些规律,往往从上到下,也就是先开始头面部,逐渐的发展到肩部的肌肉,再后来包括躯干,然后就是上下肢。它抽动的部位可以是单个部位,也可以是多个部位。抽动的初期表现为是简单的抽动的一些症状。[page]这两个病有什么不同呢?[/page]

  这两个病有什么不同呢?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了抽动的特点,我觉得跟多动症有点相似,这两个病有什么不同呢?

  于作洋:这个病,目前好多家长比较模糊的一个概念。以为抽动症就是多动症。或者认为孩子动作多就是抽动,这是不对的。

  多动症也就是通常老百姓说的,实际上就是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症。没有抽动的表现。它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的缺陷,跟学习时小动作比较多。而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可以表现儿童多动症的一些表现,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多动,这些有多动症的表现,也就是可以合并多动症。所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治疗也完全不一样,所以如果怀疑自己的孩子得了这种病以后,最好到医院的耳科或者是耳科的专病医生确诊。

  主持人:据说感冒也会引起抽动综合症,除了感冒以外,其他还有什么诱引,引发海德患这种抽动性综合症呢?

  于作洋:抽动秽语综合症,最常见就是眨眼睛,往往玩游戏,玩电脑,也就是用眼睛比较多的时候诱发。或者是感冒的时候,感冒以后出现的抽动症状,眨眼,清嗓子这些。

  使这个抽动症状加重的因素有哪些呢?一个是精神紧张,焦虑,情绪的低落,生气,惊吓,过度的兴奋,过度的疲劳等等这些比较常见。

  第二种社交场合,人多的时候,被人注意或者被人提醒的时候,或者是在就医的时候,抽动可以明显加重。

  第三种伴有躯体感染性疾病。例如感冒发烧的时候,抽动会出现加重。

  第四种突然停药,这个时候抽动症状会加重。

  主持人:这种小儿抽动症可能出现哪些行为问题呢?

  于作洋:抽动综合症可能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其程度轻重不一。表现的形式也是多样的。轻者表现为躁动不安。过度的敏感。易激惹或者行为的退缩。

  重者表现为强迫障碍,强迫障碍例如孩子们反复的洗手,有洁癖,老是强迫自己。再就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甚至有些会出现自伤行为和品行障碍。品行障碍就是孩子出去惹事。这些患儿的行为,增加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可以影响患儿的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从而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这也同时是家长很关注的一个问题。[page]怎样才能诊断出这个孩子就得了小儿得了多发性的抽动症呢?[/page]

  怎样才能诊断出这个孩子就得了小儿得了多发性的抽动症呢?

  主持人:怎样才能诊断出这个孩子就得了小儿得了多发性的抽动症呢?

  于作洋:目前关于这个病的诊断还是主要靠临床症状来诊断。没有一个明确的客观的实验室检查或者是辅助检查的诊断指标。头颅CT和脑电图的检查,表现都是非特意性的检查,或者表现为正常,只是作为排除技术技术性疾病的时候,对于诊断主要还是技术性疾病。这个诊断有这么三条,第一个是21岁以前发病,第二条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自如的运动型抽动。一种或者多种发生性抽动,第三条是抽动缺乏其他医学的解释。和病情要超过一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发生性抽动对于本病的诊断是必须的。

  秽语在诊断当中,则不是必须的。那么大约有1/3的患者可以有秽语。所以来讲,原来这个名字叫做抽动秽语综合症,现在由于有了秽语这个字,家长比较忌讳,所以倾向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主持人:怎样治疗会比较好呢?

  于作洋:目前这些病的治疗,西医的办法就是有这么几大类。多巴胺DZ受体阻制剂,包括氟哌啶醇,第一种是氟哌啶醇对抽动症状治疗效果比较好。方法是治疗这个病的首选药。它有效率在70%到80%左右,一天剂量在1到12个毫克。一般是每日两次,一般可以从每次0.5毫克,两到三天,增加0.5毫克的速度,逐渐怎么剂量。调整至症状控制以后,又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为止。

  如果是出现了副作用的时间,应该暂缓加药,等到副作用减轻或者消失以后再调整剂量。治疗的时间一般要维持一到两年。需要注意的是减药和撤药的过程要慢,若减药后症状又出现了,必须继续维持治疗。但是氟哌啶醇它的缺点是副作用比较大,主要表现在锥体外系的症状,如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综合症和静坐不能,这个往往是造成中断治疗的主要作用。

  第二种药是哌咪清,作用类似于氟哌啶醇。治疗有效率大约60%到70%。日剂量大约3到6毫克。每日口服1次,开始剂量为0.5到10毫克。副作用与氟哌啶醇类似,有镇静作用,锥体外系副作用,认知迟钝相对较轻,心脏副作用较氟哌啶醇大,可能引起心电节律的变化,因此,该药的可接受性比氟哌啶醇强,但治疗前后需做心电图检查。

  第三种药泰必利,它的治疗效果比氟哌啶醇差,起效较慢,往往开始有效,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降低。它的优点是副作用轻,易于被家长接受,对于症状较轻和病程较短的病例,可以首先使用该药,日剂量为0.1到0.3毫克,分两到三次口服。 网友:我的宝宝不到两个月,前几天白天不睡觉,有时候刚睡手脚就容易动,晚上能睡,但是也是睡不长,有时候就半 个小时,可是这两天,老是睡不醒,也不哭闹,吃奶也不多,现在三个多小时,只吃一次母乳,半夜肚子咕咕叫,以前晚上是这样,现在白天有时候也是这样,我检 查身体没有不正常,体温37.4摄氏度,这样是不是不正常,如果不正常,应该注意什么呢?

  于作洋:这个肯定是不正常的。体温超过了37度,孩子是发烧。应该到医院耳科就诊。孩子睡不好觉只是一个发烧的一个表现。所以孩子不舒服,吃奶也没有原来好。所以建议到医院就诊。

  网友:我的儿子5岁了,得了一年的抽动症,症状是眨眼,噘嘴,抖肩,但是是时好时坏。我希望于老师给我一种方法,能够彻底治愈。

  于作洋:这个孩子时间是一年了,不是很长,不知道吃了西药没有。如果没有吃西药,建议服用中药治疗。中药可以就近到中医院小儿科或者相关的专科医生进行治疗。如果是已经服用了西药,可以慢慢减量,逐渐停药。同时可以加服中药治疗。

  网友:我儿子有抽动症,请问怎么治疗,一般情况下,遇到小孩子有抽动症的情况,您会是怎样的治疗流程。

  于作洋:我建议一个是最好到专科的搞专病的治疗,有条件的话,省的走弯路。

  主持人:您谈一下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一个小孩子是这样的病,你是怎样治疗的。

  于作洋:从目前来讲,西药的治疗,家长很难接受,为什么呢?就是它的副作用比较大。

   疗效也在70%左右,但是副作用比治疗作用更难人寿,就是前面提到的副作用挺多的。所以,孩子最好选用中药治疗。中药我建议还是不要相信各种各样广告一 些药物,成药的药物,在初期或者病重的时候,疗效相对比较差。所以,还是最好到医院看中医。[page]抽动症中医应该怎么治疗呢?[/page]

  抽动症中医应该怎么治疗呢?

  主持人:继续刚才的问题,抽动症中医应该怎么治疗呢?

  于作洋:目前治疗这个病的西药比较多,就目前的现状来讲,一个是有现征疗效,还没有一个药物,能完全控制抽动。

   二是与剂量有关的,让患者难以接受的副作用。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如其人寿,目前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还不如生活在抽动秽语综合症疾病的痛苦当中,尤其是学龄 儿童影响学习是家长不能接受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个人提倡中医药治疗本病,助阵是辩证施治,因地制宜。中医药治疗对本病有着较大的优势,是副作用 少,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中医药绝对不是没有副作用,一些药物也是有一定的渗毒性,所以尽量避免使用。

  主持人:孩子得小儿抽动症的话,时间段是1到21岁,1岁以下常见吗?

  于作洋:不常见。

  主持人:请问于老师,孩子患了这个病以后预后怎样?

  于作洋:许 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预后问题,这个病属于发育障碍性疾病,也就是它随着年龄的发育,有逐渐缓解的趋势。以往认为这种病是属于终身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 明本病有自然缓解的可能,预后相对比较好,抽动症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或自然缓解,大多数患儿在长大成人以后,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能够过上正常人 的生活,少数病人症状迁延,可因抽动的症状或者伴发的行为异常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资料表明,大约50%的患儿在青春期过后,抽动症状自然缓 解,25%的病人抽动症状明显减轻,只剩下25%的病人抽动症状迁延到成年。也就是到成年以后,还是会有抽动症。

  网友:17个多月,睡觉时,会常常浑身用劲。

  于作洋:一般来讲,现在天气冷了,孩子可能穿的会很多,晚上脱掉外医以后,孩子一天穿这么多衣服很累,脱了衣服以后,孩子会感觉比较舒服,有一点像大人伸懒腰的感觉,可能是放松的状态,没有什么事。

  网友:我的孩子已经13岁,学习成绩很差,平时症状和上面讲的抽动症状差不多,总是四肢不停地动,都愁死我了,我想问怎么治疗。

  于作洋:如 果是诊断了这个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建议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给予过多的压力,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再就是生活起居要注意。学习以鼓励引导为主, 不要打骂,注意不要让孩子玩游戏机,上网时间不要过长,再就是不要运动过度,疲劳。尽量避免感冒,因为这些都是加重抽动症状的诱因和原因。另外饮食方面也 要注意,就是海鲜发物这一类的,羊肉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因为目前养这个病,与过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生活起居也非常重要。治疗我建议还是以中药辩证治疗为主。总之,这个病预后相对比较好,并且不影响治愈。只是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孩子不要期望值太高。我想这样压力可能小一些。

  网友:我宝宝快半个月了,这两个月总是摇头晃脑,但是精神很好,吃饭也很好,请问怎么回事,要去医院吗?

  于作洋:这是孩子可能一个活泼好动的表现。如果精神好,吃饭好,也没有发现其他方面的问题,是一个正常发育的孩子的一个表现。不需要到医院看。也不用担心是我们这次讲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表现。

  网友:我女儿现在1岁零一个月,最近几天晚上总是睡不踏实,而且睡眠时间明显减少,醒来的时候,有时候脑袋一晃一晃的,同时身体抖动,刚开始以为是需要小便,但是经过几次考证,并无大小便,请问这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症状吗?

  于作洋:可以肯定说,这不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可能是一个缺钙的表现。因为缺钙可以表现为孩子夜间不安,烦燥,你可以仔细观察孩子是不是有多汗,看一看孩子后头有没有枕秃的表现,建议补肝和鱼甘油。[page]关于抽动症这个方面,能不能给我们家长提一些建议呢?[/page]

  关于抽动症这个方面,能不能给我们家长提一些建议呢?

  主持人:今天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大致有了了解,关于抽动症这个方面,于老师也是非常资深了,能不能给我们家长提一些建议呢?

  于作洋:多 发性抽动症又称之为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伴有不自主发声为特征的遗传神经性精神性疾病,行为问题方面的表现也随性别而 不同,在男性病人中更多的是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而在女性病人中更多的是伴有强迫障碍,此病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烦恼和担忧,为此如何解除患儿的因 病带来的压力和危害,因此就有家长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谈谈目前研究的新理念,以及个人的看法和建议,以期家长能够知晓如何配合医生治疗,对解除患儿的病 痛有所帮助,有四点。

  一,认知临床病状特点,对预后要保持乐观。

  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可能是多种因素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个综合症。

  二认识共存病症,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关键。多发性抽动症除了症状复杂外尚有许多共存病症,有学者强调的是只要出现共存病,尤其是发病越早,则病情变为复杂而又难治的可能性越大,甚至必须以治疗共存病为主才能好转,所以及时发现和认识别共存病就显得非常重要。

   最常见的共存病症为,1,注意力涣散或多动,冲动为主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小儿多动症,2,强迫症,包括单独或同时出现的各种强迫观念与行为,持续反复 地出现于思想和行动中,明知不对而欲罢不能,始终无法摆脱,有时很痛苦,可出现自残行为,如咬舌,咬破手指,损伤皮肤,毁容等,常留下感染或疤痕,甚至流 露出不想活下去的自杀年头,对此无比高度晶体,防止意外,3,品行障碍及对立违抗性障碍,二者都有反社会倾向,不可忽视,不少家长常误认为这些表现不是病 态,以为只是脾气倔强而加以打骂压制,结果病情反而加重,4学习障碍,是认知功能受损,主要是阅读障碍和数学困难,可严重影响学习成绩,5,情绪障碍,主 要是抑郁症,及心境恶劣,成人型的交替性抑郁狂躁症也可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6,焦虑障碍,主要是害怕与不安如怕与亲人分离,怕亲人出事,怕上学,长期 过度地怕陌生人,怕社会交往,乃至每天都为将来前途担忧,晃晃不安。7,孤独症及相关疾病,包括语言障碍及与孤独症。相同的Asperger综合症。8, 攻击性行为,如表现无端挑衅,辱骂殴打,破坏砸毁行为,所以由于病情复杂痛苦,无法自控,病程又反复迁延,患儿的生活质量较差,主要是由各种共存病所致, 而非多发性抽动症本身。

  三,注意饮食起居,提高治疗效果,对于多发性抽动症的孩子生活起居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注意冬春季节宜避寒饱 暖,避免感冒,不宜运动过度,运动过度后抵抗力下降,往往易汗出受凉更容易感冒,而大量的临床观察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常常诱发或使抽动症状加重,家 长要监督孩子不宜长时间看动画片,玩游戏机等,这也是抽动诱发或加重的因素之一,在饮食方面,尽量不宜喝含咖啡类的饮料,以避免过于兴奋,尽量不食海鲜发 物如鱼、虾、羊肉,油炸食品,辛辣食品,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起居,配合治疗,这也对提高疗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重视心理调节 和治疗,老师和家长责任重大。心理治疗主要是解决儿童的情绪问题与其他伴随症状,消除诱发因素,恢复儿童的自信心,防止发生其他心理问题,间接的缓解症 状,起到药物治疗不能代替作用,患儿因为表现出控制不住的症状而受到同伴的嘲笑,讥讽,产生自卑心理,也受父母过于担心着急情绪的影响,把自己的病看得过 于严重,形成心理阴影。

  主持人:各位网友我们的访谈就要结束了,我们会在母婴频道给于大夫建立消化系统的专栏,如果网友有这方面的需求,就可以来到我们母婴频道和于大夫进行线上的沟通。非常感谢各位网友!请继续关注我们明天的访谈。

  (转自搜狐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