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9 求医网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具有着特殊的地位,加上家长的溺爱以及不正确的教育,使幼儿形成了许多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如自私心理严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同情心,依赖性强,自主性差,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做人”是一项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的工作任务,一起听听兰海老师的介绍。兰海老师是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学者,曾经师从于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影响遍及欧美的教育心理学家,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测评系、教育心理研究所主任Kurt A Heller教授和Heinz Neber教授。2002年回国,2003创办上濒教育,现任上濒成长教育机构首席教育专家,主要研究家庭教育、青少年成长规律。上濒教育率先在中国推出 “无痕教育”、青少年”通识教育“、青少年拓展训练等教育项目,并对中国家庭的父母提供成长顾问的私人个性化服务。
上濒成长教育机构专家 兰海
主持人:兰海老师请您继续接受网友的提问!
兰海:嗯!
61star 27# 都说黄金棍子出好人,这小孩到底该不该打呢?本来我是主张不到的,不过有时候小孩混起来感觉真是不打不行,另外听一个同事说过,她朋友家是个妹妹,现在特别的乖,说就是因为3岁之前宝宝不听话就打,现在就养成好的习惯了,这样可行吗?
兰海:中国在教育里,特别强调听话和乖,我和我的很多外国朋友都聊过,在任何一个国家,没有用乖、听话来表扬一个孩子的,没有直接可以翻译过来的词。我们小的时候去表扬自己朋友家里的孩子,要不然就是聪明,要不然就是真听话,真乖,外国孩子就是特别勇敢,有责任,是两个走向的孩子。提到打,我觉得打是惩罚方式的一种,但肯定不是唯一的一种,我们遇到不同的事情需要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我觉得6岁以前,千万不能打。6岁以后取决于他做什么事。我有一个美国朋友特别逗,他现在26岁,在中国一个高校教英语,有一次我们和他聊我们是怎么长大的,他们怎么长大的,他给我讲了两个例子,我印象特别深。第一,他说他中学的时候开始说脏话,他回到家里,他爸爸说你站好了,你今天说脏话了,老师也讲了,这样拿着肥皂,给他洗。他说他以后再也不说脏话了,一说就想到那个恶心的味道。我觉得这样的惩罚是有效的,让这个孩子立刻明白了。我觉得有一些原则上的错误就是必须要让他记住。
第二件,他有一次在学校犯了比较大的错误,他回到家,他爸爸说有两个惩罚方式,你自己选,第一个就是我打你一顿。第二,两周,放学以后回家不能玩。这个朋友选择了你打我吧。他爸爸打了他。
这个体现了什么,这个孩子犯错了,父母对他有惩罚,他有自己选择哪个惩罚方式的主动权,这样他是认可的,这比只有一个方式就是打好很多。我说你当时为什么不选择两周,他说用中国的话说就是长痛不如短痛。这两件事传递了平等的信息,有很多时候就应该是这样的。
[page]孩子对人有强烈的依赖心理怎么办 [/page]
主持人:你说的第二个例子,他说选择了挨打,我觉得如果这件事情放在中国家庭里,很多中国孩子会选择不去玩,我在想,如果这个事放到我们家,我们家孩子肯定选择不去玩。他先会逃避掉现在这个事情,我不会挨打了,下面两个星期,我不玩。可是到了下个星期,由于家长管理的错误,他会钻你的空子,其实我能玩。
兰海:这就是父母一旦选择了某一种方式,就一定要严格执行,为什么孩子在我那儿,他们知道永远不要和兰海讲条件,永远不行,因为之前已经这样了,没有选择。不管你再说什么样的话,他们说我特别狠,但是我特别温柔地跟他们说,就只能这样,你认了吧,你真痛苦,但是你必须这样做。你肯定之前有过这种情况,说了没有做到,孩子们也会在选,我相信他的家庭氛围里给了他一个父母说话就是说一不二的,没有选择余地的,最后其实你妥协的就是你没有分清楚,到底这个孩子的成长的需要还是你自己的需要,你说我心疼,是谁心疼?你心疼,孩子呢,他没事,有的时候是自己过不了自己这关。
主持人:我家宝宝是个女孩子,1岁半左右就喜欢拿毛巾被,喝奶、睡觉的时候肯定离不开,后来洗破了,她就不要了,在她的要求下又换了一个同样大小的被子,一直到幼儿园,喝奶、睡觉都离不开,每次洗的时候都要花很长时间做工作。书上都说孤独寂寞的孩子会这样,可是她有很多小伙伴,我们经常出去玩,回到家也很开心,她周围也不缺人,也不缺事情做,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想尽了办法让她摆脱这个小被子,我们对此很苦恼。
兰海:这确实是一种心理依赖,特别是有妈妈体香的,或者是喂奶的味道的,枕巾等等,都会有小朋友会这样。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孩子的这种想法,但是我觉得可以给她更换一下,逐渐把它变成易于携带的东西,比如被子换成小毛巾,慢慢地去树立这个孩子,她也可以带着,但是我们另外一个情况下,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告知她说你长大了,你可不可以慢慢把这个东西变小或者怎么样,我觉得这和她的性格没有关系,这可能和孩子对母体的依赖有关系。
微博网友:已经3岁多了,喜欢摸着妈妈的乳房睡觉。
兰海:这个很不好,一定要改的,无论怎么哭,也不让他摸,就告诉他这样做不对,我相信父母们肯定会觉得,多难受,其实父母心里会特别感受,但是如果这样下去对他今后影响会特别不好的话,你现在就要去做这件事。
[page]小男生爱扔东西如何矫正 [/page]
网友:小男生,19个月,特别爱扔东西,最近添了新毛病,一旦吃饱饭,就会迅速把碗一扣,这个毛病怎么纠正?
兰海:他为什么会突然有了这个变化,他是不是看到别人这样做了,他觉得特别好玩,或者他看电视上谁这样做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都处于模仿阶段,我们先要搞清楚原因,你发现你的孩子可能倾向于模仿什么状态,你回忆一下最近有哪些电视是这样的,这种孩子,你不要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你告诉他做什么更好,比如他学一个英雄,碗往那儿一扣,你告诉他真正的大英雄不是这样做的,是怎么做的,他就倾向于模仿那个了。
主持人:或者拿一个他平常喜欢的人物引导他。
兰海:对,告诉他一个他更应该学的。
网友61star 32#:另外看到论坛里还有一个育儿谁做主的活动,想问问,孩子到底该怎么带,自己带又没有那么多时间,爸妈给带自己心理又总觉得这不该那不该,还不太好说。实在是烦恼。老人带出来的孩子得多任性啊!怎么办呢?
兰海:这是很多父母很纠结的问题,老人带孩子,之前和老人沟通好老人带什么,我看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构,家里先开家庭会议,这个家里在教育上说话算数的只能是一个人,最后决定是妈妈,老人只能是决定,我觉得这个之前的沟通是相当重要的,还是自己带,你会更有感情,对质量也会更踏实一些,更放心一些,但是要付出的就是更多的辛苦和时间,没有耕耘,哪有收获。
[page]孩子不高兴头撞墙或者撞地板怎么解决 [/page]
主持人:肯定之前有一个预估,既然交给父母带,之前就得有一个确定的关系,教育的主导权到底在谁那儿。
ldarling 34# 对了,还有个问题也要问专家,朋友今儿上不了网,委托我来,她的宝宝,20个月了,男孩儿、剖腹产,不高兴的时候就总是用头撞墙或者撞地板,不然就是咬人(经常会咬破),亲子班的老师说他这是感统失调,请问专家是这么回事儿吗?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兰海:和感统失调没有太大,这和孩子的情绪表达有关系,当他自己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做了,我觉得和这个有关。所有的孩子在最开始的时候,需要通过周围的环境,学习周围环境的人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的,我们需要教给他正确的方式。比如我们开心的时候会鼓掌,没有谁教孩子,他也在鼓掌,我们开心的时候我们在笑,没有任何人教,孩子也会笑。孩子学习情绪表达的第一课是从环境里学的,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看看他环境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他有没有看到或者接触过这样的环境,教会他正确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luckybaby0306 35# 儿子4岁多了,哪都挺好,就是每次带他去饭馆吃饭,他好像都坐不住似的,要不站在椅子上,要不就在椅子上玩,还会跟前后左右的其他吃饭的客人逗,如果敢上人家喜欢孩子,还跟他聊聊天,他也喜欢跟人家说话聊天,好像对饭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很喜欢画画,只要拿张笔拿张纸给他,他就能安静的坐在那里画想画的,饭来了,吃几口说就饱了。
我真是很头疼,说他有多动证吧,可平时也不这样呀?专家能给个解释吗?谢谢!
兰海:就从网友提到的这几点,我觉得这个孩子特别好,而且我不认为这个孩子有多动症。多动症,你可以上网查一下对多动症现象的界定是什么,这个孩子就是好社交,对饭不感兴趣,这很正常,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现象,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情况,多动症和这个反映出来的现象没有任何关系,你说上课不认真听讲,喜欢动手动脚,频率什么的,那个还可以判断一下。这个和多动症没有任何关系。
[page]孩子不爱上课怎么办 [/page]
网友:幼儿园的男孩特别喜欢月月,月月经常推开他。月儿在幼儿园对老师的课不感兴趣,就走开,不上老师的课。我可以理解孩子,但是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我该跟老师怎么沟通呢?
兰海: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第一个,这个孩子其实女儿已经很会保护自己了,而且这个月儿不喜欢和男孩子玩,很正常,没有女孩子喜欢这样的小男生的,所以她应该很开心的,我遇到的父母们的困扰的都是这两个孩子玩得特别好,怎么分开,怎么办,这个小女孩已经知道怎么处理了,还是挺好的。
第二就是不爱上的课就走开,这不是兴趣的问题,也不是在家里不强迫她的学习导致的,我觉得父母应该告诉她规则。
主持人:上什么课,我们都应该遵守这个规则,不能太随心所欲了。
兰海:对,如果现在不建立这个规则,会在她幼小衔接的时候遇到很大的障碍,这不是兴趣的问题,是规则的问题。
网友:朋友女儿5岁,非常爱漂亮,不是蕾丝的不爱穿,该怎么引导她? 还说妈妈不打扮、不漂亮,朋友很苦恼,还有一个喜欢的男生,说长大要嫁给他。
兰海:孩子在这个时候说嫁给谁,喜欢谁,都是很正常的事,父母没有必要担心。我那天遇到一个妈妈,孩子是混血儿,男主持人和女主持人在那儿坐着,那个女主持人说,你亲我一下,女孩子就亲她了,男主持人说你亲我一下,她就不动了,妈妈说可以,她就亲了。他们家有一个规定,亲女生可以,亲男生,要得到妈妈的允许才可以做,告诉孩子这件事她可以去做。我觉得刚才说漂亮的这件事,孩子们喜欢漂亮的东西很正常,但是她的生活当中不能只有漂亮就行了,她喜欢打扮漂亮是挺好的,但是也要知道其他的事情也很重要。
[page]过度鼓励,表扬或者夸奖孩子正确吗 [/page]
主持人:很多时候,我们都强调对孩子的鼓励,可是过度鼓励,表扬或者夸奖一个孩子,过度鼓励会让孩子比较自负,可是不鼓励,怕孩子没有自信,您给家庭有什么建议呢?
兰海:我觉得我们提鼓励提得太多了,其实鼓励之前有一件事是需要做的,其实认可和鼓励完全不一样,鼓励是我鼓励你去做那些还没有做的事,这件事还没发生,这个东西会有两个,如果你鼓励他要去做的这件事确实是超过他的能力范围,而且这个孩子是需要培养自信心的一个孩子,反而结果不好,认可是对这个孩子已经完成的事情的一个肯定,这是两个不一样的,只有认可才会提高一个孩子的自信,鼓励和孩子的自信没有关系,但是一个孩子通过你的鼓励去完成了一件事,他做得比较好,你再对他进行认可,会帮助他提高他的自信。所以父母一定要分清楚认可和鼓励,要多认可。鼓励确实需要看这件事对于这个孩子来说难度大还是小,不要给了一件过于难度大的事,最后根本达不到提高他的自信,反而让他觉得很失败,妈妈觉得这个事情我肯定做得到的,但是我没做到。
主持人:对好胜心比较强的孩子,现在上小学的时候,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事情都是围着他的,上小学以后,老师关注不可能像幼儿园一样关注那么多,他心里可能觉得什么都要第一,老师上课要叫我,这个方面怎么告诉孩子?
兰海:我觉得首先来一个换位思考的游戏,比如如果你是老师,班上这么多同学,这堂课你要怎么上,你是不是能够做得到?第二,我经常也会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经常和他们分析,真正优秀的人的优秀的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不一定你要表现出来的才叫强,这个中间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我很反感一种说法,我们经常会跟孩子说,你不要和别人争,把机会让给别人,这样做是不好的,孩子会觉得我为什么要把机会让给你呢,这是让他感到自己丧失一些东西的做法,换一个角度说,就是真正好的,你应该怎么做,你应该怎么达到一个状态。好胜心没有问题,这个挺好的,但是如果有好胜心的孩子还能输得起,那就更好了。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好胜心强的孩子输不起,这是大问题。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您对家长关于儿童心理方面还有哪些建议?
兰海:第一是大家要知道,个体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成长、生理的成长、心理的成长和能力的成长、智慧的成长都是有阶段性的,特别希望能够普及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父母们需要知道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达到什么就合适了,否则自己就会很焦虑。
第二,父母应该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确认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你要解决的其实是原因,找到问题的原因,你要解决的是原因,才能最后制止这个行为,或者说是激发某种行为的发生,而不是只针对行为去解决问题。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精彩介绍,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为子女着想,给子女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让他们在有爱的家庭气氛影响下,身心健康发展。
更多专家视角:
专家兰海: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很关键
中国协和大学副研究员杨霞介绍儿童心理咨询与心理保健
【文章转自:父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