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兰海: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很关键

2013-12-19 求医网

  现在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由此可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特别是现在,人们生活相对富足,让孩子身体健康已不是一件太难的事,然而倒是儿童的心理健康正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一起听听兰海老师的介绍。

首席教育专家 兰海

  专家简介:

  兰海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师从于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影响遍及欧美的教育心理学家,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测评系、教育心理研究所主任 Kurt A Heller教授和Heinz Neber教授。2002年回国创办北京上濒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是首席教育专家,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专家,全国职业规划联盟顾问,“德国与中国学会”中国区首席代表,《父母世界》杂志特邀专家。

  主持人:从我们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关于健康有很多方面,今天我们的话题主要围绕儿童心理健康展开,兰海老师跟各位网友打个招呼吧,

  兰海: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成长当中的故事。

  主持人:兰海老师2000年去了德国,主修教育心理学。

  兰海:我本科学的专业和这个没有什么关系。

  主持人:为什么改变了呢?

  兰海:有一些机缘巧合,德国慕尼黑大学这个专业非常好,而且导师在全世界知名程度,以及慢慢和这个教授接触,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个,只是自己原来不知道而已,然后就开始了学习。

  主持人:去德国之前和回国之后,关于儿童心理方面,您觉得现在家长的关注程度怎么样?

  兰海:我刚刚回国的时候,02年底,从03年到现在,7年时间,其实整个中国社会开始对心理方面的教育和教育的科学性越来越重视,还是一个很快、很大的发展,包括社会环境里提倡我们更理解孩子,关注他们的想法,还是在进步的状态。

  [page]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怎么办 [/page]

  主持人:现在的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您觉得求助于专业机构的人现在是什么状态呢?

  兰海:我这边的信息不能特别全面地反映,但是我觉得应该能够达到60%的数目,会考虑自己的孩子在出现这样的现象的时候,是不是和他的心理情绪有关系,他们会考虑了。在这60%当中,可能有10%的能够找到专业机构,其他的更多和老师去沟通,通过一些书籍、杂志,找寻一些解决方法,毕竟现在这样的专业机构并不多,比如我们在北京,有很多外地的经常给我们打电话,但是这种个案,没有面对面的话,是无法解决的。所以看到非北京地区、非上海地区的一些家庭对这方面需求也是很大的。

  主持人:现在社会都很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发展,从小就对他的一生影响非常大。我们来看看这个妈妈的问题。

  网友 xwwjj 3#:请问专家,我儿子26个月。。。最近几天碰到不开心的事情,比如我拿了他的零食吃,或者外婆拿了他的玩具藏起来,他就会打人。而且是一边哭,一边打。。。请问怎么解决好呢。。。

  兰海:这个妈妈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其实这个问题里面包含了两个,一是孩子遇到不开心的时候,怎么处理,二是孩子会打人。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我想从这个问题来看,我认为他的妈妈和外婆做错了,为什么要拿他的零食吃,他的外婆为什么要把玩具藏起来?孩子的问题是他不会用一种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他只会哭,只会打了,所以这是有因才有果的,我相信我们以为是逗孩子玩,孩子认为是你在剥夺我的一些权利。很多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不要这样开一些玩笑,比如我们会有一些孩子,妈妈说,我们躲迷藏,看见孩子哭着找自己,这是特别大的伤害,屡屡发生,会导致孩子安全感缺失,6岁以前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对以后的成长有特别大的伤害。这位网友的问题,她自己应该反思,她不能认为孩子是孩子,就对他做一些不合适的事。但是如果她还要教会孩子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他不开心了,可以怎么样,做一些引导。

  网友张丽丽:为什么孩子总爱和大人喝反调呢?越不让做的事,越非得做。

  最近一碰到事情就想着大哭!越哄越哭,四周岁半的孩子这样,叫人非常的讨厌他。

  兰海:人生有很多不同阶段,孩子3岁的时候,中国很多年以前就已经有人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了,孩子三四期处于敏感期,你会发现他在这个年龄阶段,经常强调这个东西是我的,这是他第一次自我意识的萌芽。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通过什么来表现出来的呢,就是他有权利了,他通过唱反调的方式,其实他想表达我有权利了,我长大了,但是由于父母不理解,我相信所谓的唱反调是说这个孩子不听话,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妈妈应该不要强调孩子一定要听你的话,或者让他听从正确的事,这个妈妈可能特别想要这种权威感吧。我觉得越哭,别哄,一般遇到孩子哭的情况下我是不会哄的,因为哭是一个人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孩子在委屈的时候,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和别人发生冲突的话,他的哭有两次,第一次是特别生气,第二次是给他做了一些沟通,他委屈地哭了,所以我没有必要哄他,让他冷静一下,因为我看这个孩子可能是男孩子,所以我建议不用哄他,但是并不是说不哄他,就不代表你不关注他,你可以在他旁边,看着他就好了。这个时候你让他在一个地方哭,你扭头就走的话,反而也会刺激这个孩子,他认为你不管他了。

  [page]如何调节孩子的逆反心理 [/page]

  主持人:让他冷静下来,但是一定要陪着他一起冷静,让孩子知道我还是关注你的,但是我让你发泄情绪。

  兰海:对,孩子到三四岁唱反调,一个可能就是正常心理的走向,第二个就是要考虑一下,他的家庭环境是不是在之前,家庭环境有老人抚养,顺从性比较多,现在可能有一些环境的变化导致这个孩子不适应,这也是有可能的。我希望和大家一块找到产生这个行为的原因,而不只是接受这个行为就是这样的,我们大家去怎么解决,这样的话可能效果并不是很好。

  主持人:如果有妈妈问问题,把孩子之前的环境和状态说清楚一点,让我们知道原因是什么。

  兰海:我更渴望大家告诉我这个现象,然后我们一块找到原因。

  网友kellyyiwuyu:请问下现在我家宝宝22个半月,她想要干嘛的时候就一定要去做,不然就哭闹的很厉害,哭到你投降为止,让她去做她想做的.稍有一点不如她的意就哭.

  兰海:卢梭有一段话,说这个孩子刚刚生下来之后,就会用自己的哭声控制一个成年人了。这是他的一个武装,当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他要屈从于自己父母的教育,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奴隶和一个暴君的结合体。

  我们原来很多时候讨论过类似的话题,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获益关系,当孩子第一次做,他发现自己的哭是有效的时候,他一定会认为我做什么事,我的想法可以通过我的哭声去实现。所以当我们第一次博弈当中,成年人输掉,你就会发现以后就很困难,她现在才22个月,不到2岁,她哭就哭吧,原来的时候是你投降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所以我建议稍微忍一两次,告诉孩子,你通过什么样的正当的方式可以获得满足,比如这个孩子想要玩具,她哭,就坚决不能给她,当她哭声停止,可能会持续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之后,你告诉她好,你现在告诉我,你为什么想要它?这个孩子也许能告诉你1-2个答案的时候,你说好,妈妈给你,你记住,这是你说明了原因之后我给你的,和哭没有关系。一定要让她用正常渠道获得这个东西的次数增加,然后在她的大脑里形成一个固定的概念,她就不会用那样的方式解决问题了。

  网友我是哞哞妈:专家您好,我的宝宝性别男,年龄15个半月,他本人很害怕见生面目的男人 一见到人家碰碰他 他就哭 这我能理解 因为他不经常出门 不总见生人 但是 他很久也不见一次的姥爷 他就不害怕 这是为什么呢?

  兰海:要考虑一下这个孩子是不是爸爸和他接触时间相对少一些,他需要适应,其实每个人都需要适应各自不同的环境,而且15个半月,我觉得父母还应该适当让他到一些陌生的环境里去,而且适当到一个陌生环境之后带着他一块认识别人,但是不要给他催促感,不要说你一定要叫谁,怎么怎么样,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最开始的时候需要让他感到放松,不能强加给他,因为到陌生环境之后,我们的父母就会让叫人,我后来采访过一些小孩,他们长大了,我就问他们你们小时候为什么不喜欢叫人?孩子的回答说,他是我爸爸妈妈的朋友,不是我的朋友,我叫完人之后,他们不会跟我谈话。所以他们不愿意叫。还有一个孩子说,大人特别高,我抬着头叫他们,脖子都酸了。确实是这样的,所以不要给他们这种压迫感。鉴于目前的情况,我还是建议他适当多出门,多去接触一下。她专门提到了是男人,是不是爸爸和他待的时间稍微少一些,这是需要分析的,这可能是简单的回答。

  [page]孩子开始迷恋电脑游戏对心理有和影响 [/page]

  主持人:我觉得孩子可能跟女性接触多,对女性的安全感就更多一些。

  兰海:对,但是因为他才15个半月,也不会太有妨碍,所以需要让男性角色多一些。

  张丽丽 9# 为什么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非逼着呢,不管怎么商量都不行,只要是你凶过以后,才会好好写,为此我老公都伤透了脑筋。

  兰海:我倒是有一点担心,我担心的是,如果4岁多的时候作业都要逼着写,读小学了怎么办?可能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接触的6岁以上的孩子一直到18岁,都非常集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在幼儿园压迫性学习比较强的类型的孩子,实际上到小学之后学习动力不足,我倒不担心他现在会怎么样,我担心的是他将来怎么样。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4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样了,为什么不让他放松一点,我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作业,兴趣班的作业吗?还是什么样的?因为这还是要考虑孩子自己的情况。这个网友和她之前的问题联系起来,我觉得这个妈妈可能是焦虑型的妈妈,她之前第一个问题问,说孩子喜欢哭,越哄越哭。我相信这个孩子个性也比较强,我只能根据仅有的现象进行推测,是不是他们家里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就是宠这个孩子的时候宠得“没边儿”,严起来的时候也会比较严厉,一般这种家庭模式和家庭环境的孩子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而且妈妈过于焦虑,反而我倒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有自己比较多的想法,还不如让孩子说出来,说作业一定要做的,你告诉我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你会做,因为她4岁半了,我觉得很多时候父母要聪明一些,我们不能和他纠结于做不做,任何事都要做,你告诉我怎么样你才做,这就是一个谈判。

  主持人:如果谈判,从这么小开始和他谈判,会不会以后做什么事情他都要和你谈一下?

  兰海:这个谈判的意思不是说可以商量,谈判的前提是这个事必须要做的,我和你谈的是,怎么样做,比如你心情愉快,我特别不赞成用物质条件作为一个前提,你获得什么才做。我认为如果是恰当的学习,不是超负荷的,那是这个孩子应该要做的事,不能从小就养成谈条件。我说的是没有什么可商量的,就是你要做的。但是我倾听你的苦恼,你告诉我,我理解,你告诉我你做这个事情的困难,我特别能理解。很多孩子不做的原因,不是他真的不能做,他是觉得你不理解我,所以我们要去体谅他的感受,很多时候,孩子说这个作业很难啊,怎么这么多,你不要说怎么难啊,怎么多啊,不要这样,因为感受是不一样的,你说今天很热,我说今天很冷,我们谁都没有错,各自感受不一样,所以倾听孩子的感受,这个作业确实特别多,但是咱们要做,把关系缓和掉,不要纠结于其他的事。

  网友张丽丽 10# 最近孩子开始迷恋电脑游戏了,无论我怎么教育都不行!

  兰海:这个妈妈比较典型,孩子迷恋电脑游戏的前提是什么,一个人迷恋电脑游戏的前提是首先他得玩,他家里得有,他家里有,妈妈让他玩了,连续不断地玩,找了很多好玩游戏给他玩,孩子才会有迷恋,他父母没有做好控制第一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自控能力在哪儿,你就不能把这么多东西放在他面前。所以我说这个家庭就是属于要么特别宠、要么特别严,妈妈又比较焦虑的,所以所有的事都在他身上了。迷恋电脑游戏,我觉得孩子们喜欢是没有错的,但是她要控制每天玩的时间,所以迷恋是一个特别抽象的词,他需要告诉我们玩多久,比如他说每天玩五分钟,这不叫迷恋。

  [page]家庭环境不好给孩子造成压迫感 [/page]

  主持人:前的东西还要说清楚一些。

  张丽丽 11# 孩子四周岁半了,有的时候教东西,不管怎么教都不会,可有的时候没教过的东西他却会,教育孩子好难。

  兰海:是挺难的。我觉得这个妈妈先放松一些吧,她压迫性强的事,前面说,迷恋电脑,让他做作业,他怎么都不做,怎么教都不会,这个事情主要的施动者是妈妈,她为什么没有教会呢?当他的家庭环境给了他特别强的压迫感的时候,这个孩子是反抗的,既然有了两个环境的对比,这个孩子的能力没有问题,只是他在不同的环境里,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妈妈要减压,这个孩子就自然而然就可能有一些转变了。

  张张妈妈 12# 家长如何看待儿童参加比赛以及拿不拿到奖项的问题。

  我女儿今年刚过九周岁,上小学三年级。我孩子有以下几种现象,让我不知所从,不知该如何对待是正确的。

  1、不爱积极发言。从上小学开始,老师的评语其他都很好,只有一项就是上课不爱积极发言,也举手,但叫不到就算了,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积极,老师讲叫道她,发言的很好。

  2、竞争意识不强。很少和其他同学比较,也不关注。父母讲到了,她还说xxx不如我呢!英语单词不会也不着急,该做什么还做什么,该玩还玩。

  3、参加一些比赛项目,几乎拿不到奖。象,不过孩子平时在班级人缘很好,竞选大队委和最多的同学只差一票,她很自豪。

  [page]妈妈好强孩子能力就很强 [/page]

  主持人:以上几种现象,作为家长,我很着急,也很困惑,不知如何处理和如何看待!请专家指点指点我!谢谢!

  兰海:我觉得至少她举手了,我不认为这个是问题。每个孩子个性不一样,有些孩子特别外向,我举手了,我还一定要你叫到我。有一种孩子像她这样,不是不会,她知道的,只是有的时候不愿意而已。我觉得9岁的孩子,其实上课,关键是要看她能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这个不是很重要。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妈妈是个竞争意识很强的人,也希望孩子有这种竞争能力。第二个问题就是竞争意识了。竞争意识不强。很少和其他同学比较,也不关注。父母讲到了,她还说xxx不如我呢!英语单词不会也不着急,该做什么还做什么,该玩还玩。

  兰海:孩子心态多好啊。首先我觉得,我们一般从心理学角度推测一下,这个妈妈很好强,实际上这个孩子能力很强,只是她不去竞争而已,妈妈很着急,因为妈妈觉得孩子的强弱可能和她自己有关系,也许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由于自己有些机会没有去争取而丧失了一些机会,所以她是用成年人反思自己一生成长的规律去想要这个孩子做什么,但是有一点,这个孩子的人缘是非常好的,这是社交能力的一个基础,有一些孩子在小学阶段是班干部,但是有的时候处理不好和同学的关系,其实我更看重这个,你有一个很好的社交环境,对于孩子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至于比赛,我觉得一是要搞清楚,你们参加比赛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她确实有这个能力,确实是应该去争取这些奖项,这是父母要告诉她的,你要证明你自己,而不是去和别人比较,你要证明自己,而不是参加任何东西我无所谓,我觉得这是两个不一样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不想在学校里获得,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获得这样的好成绩,但是不要把她和别人进行比较。多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这个孩子这样,别和其他孩子比较,太敏感的孩子容易受到伤害,她这样挺好的。

  主持人:而且我觉得孩子的心理就是,很多家长现在都意识到不要拿孩子做比较,我不知道这个妈妈为什么……

  兰海:我觉得和她自己人生经历有一定关系。其实在小学阶段,让孩子有一个比较好的社交环境,她在她的群体里是有价值感的,她自己是被接受的,对她以后的发展会特别好。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精彩介绍,拥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希望。最后祝孩子们健康成长!

  更多专家视角:

  小儿神经内科专家韩颖与网友互动谈小儿多动症

  王志军主任谈:儿童多动症常识

  【文章转自:父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