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4 求医网
蛔虫是寄生在人体内最为常见的虫体之一,它通常作祟于人的肠腔,是小儿蛔虫症的罪魁祸首。小儿蛔虫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食欲不振,或喜食异物,面黄形瘦,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触之腹部柔软,或可扪及虫团聚散,并可见吐蛔虫或便蛔虫,且大便干稀不调。今天,健康访谈请来了著名消化科专家来为我们讲一讲小儿蛔虫病的常识,大家欢迎。
张教授全面解析小儿蛔虫病
主持人:张教授,您好!
张教授:主持人好!
主持人:请问张教授,蛔虫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张教授: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此外,犬弓首线虫(Toxocara canis,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
原腔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虫卵随粪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前者金黄色,内有球形卵细胞,两极有新月状空隙;后者窄长,内有一团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颗粒。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发育。在21~30℃、潮湿、氧气充足、荫蔽的泥土中约10天左右发育成杆状蚴。脱一次皮变成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此时如被吞食,卵壳被消化,幼虫在肠内逸出。然后穿过肠壁,进入淋巴腺和肠系膜静脉,经肝、右心、肺,穿过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再经气管、喉头的会厌、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肠,整个过程约25~29天,脱3 次皮,再经1月余就发育为成虫。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受感染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饥、脐周阵发性疼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预防蛔虫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绝感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讲究个人卫生,防止虫卵人口。
主持人:小儿蛔虫病会发热吗?
张教授:蛔虫病在儿童中发病较多,尤其在学龄期与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最高。蛔虫是一种大型的蚯蚓状线虫,寄生在小肠上段。人经口摄入感染期虫卵后,其幼虫在小肠上段孵出,经过体内移行,最后在小肠发育为成虫。
蛔虫病在病程早期,当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幼虫经过肺脏,由于其代谢产物或幼虫本身死亡,可引起炎症反应。这时患儿可出现低热、阵发性咳嗽、咽部有异物感。当成虫在小肠内寄生时,多数患儿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的患儿可出现腹痛等肠道功能紊乱,但一般都没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小肠内寄生的蛔虫通常处于安静状态,但如果受到发热、腹泻等刺激后可引起骚动。由于蛔虫有钻孔习性,因而可产生各种并发症。当蛔虫钻入胆道,可引发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甚至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或肝脓肿等。当蛔虫引起胆道并发症时,由于继发感染,可出现高热、腹痛等症状。当蛔虫大量在小肠内缠结成团时,可引起肠梗阻。这时,患儿除有剧烈腹痛症状外,一般都可能出现发热。当蛔虫从小肠或阑尾穿孔进入腹腔后,可引起蛔虫性腹膜炎,也会出现腹痛和发热等症状。
总之,小儿肠蛔虫病一般没有发热症状。在幼虫移行至肺脏时,由于代谢产物的刺激引起炎症反应,可出现发热,但发热症状一般轻微,多表现为低热。而只有在出现各种并发症时,由于继发感染,才会引起高热。因此,当患儿突然出现腹痛、高热时,家长一定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page]小儿蛔虫病应该如何治疗?[/page]
主持人:小儿蛔虫病应该如何治疗?
张教授:一驱虫治疗
(一)苯咪唑类化合物 为广谱驱虫剂可杀死蛔虫钩虫等其杀虫机理为药物对虫体有选择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其摄取葡萄糖的作用使虫体内源性糖原耗竭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阻碍三磷酸腺苷产生致使虫体无法生存与生殖最终死亡常用的药物有:
1.甲苯咪唑(Mebendazole)儿童用量每天为50-150mg成人每次100mg早晚各次连服3天;若未驱尽三周后可再用第二疗程该药驱蛔效果较佳副作用少见大量感染用此药驱虫时可有腹痛腹泻但较轻微
2.丙硫咪唑(Albendazole)商品名肠虫清为新的广谱驱虫剂剂量为400mg一次吞服疗效达90%以上但在大规模治疗中偶有发生口吐蛔虫的反应
3.左旋咪唑 用量为150mg一次服用本药驱蛔作用不及甲苯咪唑但较哌嗪为优副作用轻微偶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肝功能轻度损害早期妊娠肝肾疾患应慎用
4.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 成人每公斤体重25mg早晚各1次连服3天日用量不可超过3g此药已被甲苯咪唑所取代
(二)噻嘧啶(Pyrantel) (商品名抗虫灵驱虫灵)是广谱抗虫药能使蛔虫肌肉剧烈收缩引起痉挛性麻痹用量为5-10mg/kg晚1次顿服副作用有头痛头晕呕吐等对孕妇急性肝炎肾炎严重心脏病及发热病人应暂缓给药
(三)驱蛔灵(枸橼酸哌嗪) 成人每次3-4g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150mg(最高量不超过3g)睡前顿服连服2天便秘者加服泻剂副作用轻偶有眩晕呕吐头痛等此药已渐少用
(四)苦栋皮 有效成分为川栋素实验证明它能麻痹猪蛔虫头部故亦有一定的驱蛔效果但用量大时有毒性作用成品为川栋素片成人200-250mg空腹顿服此药目前较少用
(五)其他 有报道氧气驱虫及针炙驱虫有时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二并发症治疗
(一)胆道蛔虫病 ①阿托品氯丙嗪或杜冷丁解痉镇痛;②腹痛缓解后再进行驱虫治疗;③及时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控制胆道感染
(二)蛔虫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者先用内科治疗包括镇静解痉止痛及胃肠减压待腹痛缓解后再进行驱虫服用豆油或花生油80-150ml(儿童60ml)可使蛔虫团松解缓解症状症状消失后1-2天再驱虫氧气疗法也可使蛔虫松解出现完全性梗阻时应手术治疗
主持人:小儿蛔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张教授:蛔虫病是由于卫生习惯不良而造成传染的。蛔虫病不能直接由人传染给人,而是因食入被粪便污染的土壤中的虫卵而得病。蛔虫卵经口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孵化成幼虫,然后穿过肠壁,通过淋巴和血循环,进入肝、肺、并在肺生长发育,再进入呼吸道,支气管,通过人的吞咽进入肠道,在小肠发育成熟,产卵,然后从大便中排出。一条蛔虫寿命最长不超过一年半,一般是一个月,雌虫每天产卵可达20万个,在南方的泥土中可活数月至数年之久。蛔虫病除了引起消化不良、腹痛、呕吐、失眠外,还有可造成蛔虫性肺炎、肠阻塞,蛔虫进入肝脏、胰腺、阑尾、腹腔及上呼吸道,常可引起死亡。预防方法主要是讲究卫生,饭前便后洗净手,加强粪便的管理,特别是农村应改良厕所,禁止使用新鲜人粪作肥料。
主持人:以上就是专家的详细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登录我们的网站与专家进行在线交流。
更多专家视角:
泌尿科专家胡祯定阐述:泌尿系结石治疗难
尚卫东主任解析:精索静脉曲张预防与治疗
箫建中主任是如何看待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问题的
专家宋丽君为我们解决输卵管堵塞治疗难题
专家李静带你走出戒烟路上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