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newwap/images/logo.jpg)
2013-07-03 求医网
6月8日上午,来自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李海峰教授,带来了眼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转化的临床研究。李海峰教授是重症肌无力方面的专家,在这次神经眼科大会上,他向大家阐述了以眼症状首发的眼型重症肌无力转化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概率,转型时间和免疫治疗对转型的影响。
李海峰:眼型重症肌无力的诊治仍需努力
上午会议结束后,求医网有幸采访到了李教授,就临床医生提供的几个问题向李教授请教。
主持人:李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求医网的采访。您刚才的演讲非常精彩,今天主要就临床医生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向您请教。请问对于眼型重症肌无力,首诊于眼科的患者,眼科医生应从哪些方面做出规范化诊断?
李教授:首先,眼科医生和神经科医生在这方面应多交流,像这次的神经眼科会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因为眼科医生看到的是眼部症状多,他对神经科体征熟悉程度不像神经科医生那么强,而且即使是神经科医生,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很好的去查全身症状,就像我今天讲到的内容,如果你仅仅是靠病史,没有做一个系统的查体,你不可能很系统的发现它是不是已经全身受累了。其二,有眼症状的这些病人,我们要密切地观察,对以往治疗过的病人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理,看哪些病人能更好的获益,哪些病人可以早期治疗,哪些病人需要动态监测,这个过程可能还处于一个研究的过程,同时我们跟神经科医生,眼科医生还要不断地探讨,我觉得现在提出规范性的东西,还为时过早,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我想我们将来可能会有这样的突破。
主持人:当患者眼外肌症状不典型时,如何鉴别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与其他眼外肌疾病,临床最需要进行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李教授:这个可以参考一下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的文章,丛志强教授和我主编的,其中鉴别诊断写得比较细
主持人:伴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需要手术切除么?手术会诱发肌无力危象出现吗?
李教授:有胸腺增生和胸腺瘤的病人,我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有胸腺瘤的患者,为了避免胸腺瘤长大,压迫前纵膈里面的其他器官,一般是建议切除的,不管是眼型还是全身型都切除。对于胸腺增生的,目前国际上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对这种病人实施手术治疗能够获益,在我们医院不常规开展,但如果是全身型的病人的话,发病比较早、病情比较重,这种情况下,病人如果有这个意愿,我们把前期治疗做好后,再做这个手术,但不是上来就做,要强调一个治疗时机的问题。我们发现在胸外科,对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需要手术切除治疗时,神经科没有会诊或会诊时也没有提出手术治疗时机。
我们这些年做的系统治疗,经过前期治疗以后,再来进行手术切除,术后发生危向的发生率就明显下降了。我们和胸科医生合作已经做了有50多例这样的病人,危象的发生率只有3%,这是远远低于国际上的报道和国内不同中心的报道。
因此,先用免疫治疗,把肌无力控制稳定以后,然后再去做手术,这样可能会更好,除非这个人证实经过穿刺是胸腺瘤偏良性的肿瘤。如果是恶性肿瘤,会建议尽早手术,但如果这个病人病情比较重,会发生危象的话,我们会先进行药物治疗,控制好了以后再进行手术切除。 [page]目前重症肌无力基因学方面研究有哪些新进展[/page]
主持人:目前重症肌无力基因学方面研究有哪些新进展,对于临床诊断或治疗指导意义如何?
李教授:基因研究目前没有能指导临床的,我们的目标是看看能不能从疾病易感性上和严重程度上,确定哪些基因起调控作用,第二个,因为我们有一个系统的治疗模式和资料的积累,我们在考虑结合临床资料,将来在多个基因看能不能从统计学上做一个预测模型,。当然可能会有一些基因预测价值的地方,但可能更多的是临床,不是以基因为主的。在国际上,也没有发现哪个基因能有很好的一个预测价值,包括预测疗效,预测价值。
主持人:关于该病,目前上还有哪些治疗困境?
李教授:关于该病的治疗难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有的人很快转成全身型;另外就是在发病时间很长的病人在治疗上很难,;再一个就是损伤偏重,病程虽然很短,但很快就发展成眼球固定,或长期不治疗眼球固定的人,这样的人一般的小剂量的激素药物效果都不理想,而如果说发病短,损伤不重,眼球活动比较好的人,用激素效果还不错。就是
总的来讲,对于这些难治性的眼型重症肌无力的病人在治疗上还比较困难,确实是需要大家一块努力想办法的。 更多专家视角: 泌尿外科专家何祥云介绍:男性性功能障碍 专家王淑平访谈:导致外阴白斑的因素有哪些 刘颖教授谈:如何治疗卵巢囊肿 李鸿钧教授: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饮食注意 李峻岭教授谈:治疗肺癌采用的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