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丰主任介绍什么腓骨肌萎缩症?

2013-04-28 求医网

  主持人:什么是腓骨肌萎缩症?

  张天丰主任:腓骨肌肉萎缩症是一种遗传性进行性周围神经病变。病因不明,男性较女性多见。又称Charcot-Marie-Tooth综合征,为累及腓骨肌及其他下肢远端肌肉为主的周围神经遗传病。通常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分为脱髓鞘型和轴索型2型。

  最常见症状为早期跑步慢、腓骨肌、伸趾长肌及足部小肌无力和萎缩,逐步发展至大腿下1/3,外形似鹤腿,足部可发展为马蹄内翻畸型,以及弓形足和瓜形趾。晚期上肢也可见与下肢相应部位的肌萎缩,可伴下肢远端感觉异常。

  西药常用维生素B1,维生素E和加兰他敏、苯丙酸诺龙。该病属中医“痿证”的范畴,以对证治疗为主,根据临床表现及全身症状,可分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证型,治疗以健脾生肌、补气养血、滋补肝肾为之,免疫纯中药系列方剂治疗该病,并配合药浴、体疗、按摩,可有效地促进肌细胞恢复,促进神经传导,使萎缩、无力的肌肉得以康复。

  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种比较隐性的疾病,早期的一些症状不明显.或者很容易被患者朋友们忽视.而确诊后,病情的发展速度已经加重了.所以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生活中我们要更好的预防这种疾病.及时发现这种疾病.

  [page]治疗腓骨肌萎缩需要注意什么?[/page]

  治疗腓骨肌萎缩需要注意什么?

  主持人:治疗腓骨肌萎缩需要注意什么?

  张天丰主任:对腓骨肌萎缩症治疗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胃虚弱:起病缓慢,逐渐出现下肢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神疲气短,自汗出,食少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缓。

  2、虚风动:病久四肢痿软无力,时有颤动,或麻木不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或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3、津伤:发热多汗,热退后出现肢体痿软无力,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咽干呛咳,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脉细数。治法为清热润燥,养肺生津。

  4、肾亏虚:病久肢体痿软不用,肌肉萎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二便失禁。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擅长对肌无力,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疾病,肌肉萎缩症,肌营养不良,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性肌萎缩症,僵人综合症等痿症的治疗。

  [page]生活中肌肉萎缩患者的保健方法?[/page]

  生活中肌肉萎缩患者的保健方法?

  主持人:生活中肌肉萎缩患者的保健方法?

  张天丰主任:很多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病情的发展、出现肌无力而导致长期卧床,同时又并发肺炎、褥疮等,这不但对患者朋友是非常痛苦的,还对于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及时医学治疗外,还要加强患者家属对于患者护理,及科学的生活保健常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劳逸结合。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5、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萎缩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复或加重。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专家介绍:张天丰主任,1945年生,其父为近代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从小家庭熏陶、酷爱医学、1969年毕业第二军医大学、后又参加了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随后在上海医科大学学习,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打下扎实的基础。先后到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进行多次学术访问,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中医药治疗现代免疫病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望。